□本报记者 左杉
当汽车转过一个小弯,入目皆是一幢幢整齐划一的白底红边小楼房时,便已进入“全国文明城市”绵阳市安州区。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位于龙门山地质断裂带的安州区(原安县,2016年5月20日挂牌设区)是10个极重灾县之一。
而今,重新站在这片土地上,已看不出曾经的伤痕,“幸福”的味道迎面而来。
乡村少年宫丰富儿童课余生活
“震后报晓,坝上人家。”十年前,安州区晓坝镇在遭遇严重破坏之后,当地老百姓流传下来的一句话。如今,这里已变成花园式小镇。
4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的九年制学校时,在山坳里学校的开阔300米大操场上,学生们正在肆意奔跑。这所地震后新建的校舍,衬着远山如黛的景色,乡村学校早已不同往日。
上四年级的舒晓琴今年10岁,这是个不知愁的年纪,她的开朗活泼很惹人喜欢。
“课余干什么呢?”“我参加了舞蹈班,每周要上两节课。我还想学音乐,但报班不能太多。”舒晓琴说。
同班同学刘小东喜欢打乒乓球,他爸爸在江苏打工。“以前放学后就回家了,现在我报了乒乓球班,大家就一起打球比赛。”刘小东说,下学期还想学美术。
像刘小东这样的留守儿童,在晓坝镇九年制学校里还有很多。2010年7月9日,随着新建的学校条件改善,托现有资源,晓坝镇乡村少年宫挂牌成立,是绵阳市首批6个乡村学校少年宫之一。目前,少年宫开设舞蹈、美术、体育、鼓乐等13门兴趣班。
“地震后,学校由以前的晓坝小学和茶坪初中一起整合成了新的晓坝镇学校。地震发生前因学校条件比较差,连课外活动小组都没有。学校里建起少年宫,即使在放学后和节假日,学生也能融入集体,参与活动,课余生活得到丰富。”晓坝镇学校的周斌告诉记者。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上接01版)插上“互联网+”翅膀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去年12月4日上午8点,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第一场分论坛在乌镇举行。就在这个世人瞩目的论坛上,绵阳市安州区晓坝镇网络扶贫案例也受邀现场展出,成为...
安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