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开设的手工课,丰富了老人生活
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工作人员,向老人们介绍平台服务功能
市社会福利院里,各类文艺演出,丰富了入住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市民政局志愿服务队到社会福利院与老年人联欢
青年志愿者为三台老人义务理发
看表演、吃坝坝宴魏城镇金华村300余老人喜过重阳节
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老人健康
2017年10月17日,四川省绵阳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启动工作会召开,标志着绵阳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绵阳市是全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市之一。相较于城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加快建设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绵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化、多元化建设等“三大行动”和推进12349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1+N”农村养老服务试点等“六项试点工程”,加快建设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格局,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走在了全省前列。
□严印袁媛/撰稿蒲滔视觉·绵阳/供图
1
发挥“12349”信息平台作用信息化建设助力“智慧民政”
“这个手机太方便了,以后遇到啥情况心里也不慌了。”安州区花荄镇唐志琼老人去年底领到了绵阳市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首款“一键通”手机,通过该平台,唐志琼老人可以享受到紧急救援以及助餐、助急、助洁、助医、助浴等居家养老服务。
在大力实施农村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行动,依托绵阳科技城优势,绵阳市建好“智慧民政”数字化信息平台,充分发挥“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作用,提升现有养老平台建设信息化水平,形成市县“两级平台”、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共建共享,确保政府职能部门、养老机构、养老社会组织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层级监管,实现规范运行。
目前,绵阳市已建成全省最大的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和定位功能,为老年人搭建起现代化智能信息网络平台及求助指挥系统,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生活服务、医疗服务、定位服务、紧急求助、健康咨询等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整合志愿者、社会组织、加盟商以及卫生医疗等多家机构,设全市、县、乡三级分支机构,实现市、县服务全覆盖,服务对象现已达13万余名,未来将对全市100多万名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标准化、信息化、便捷化的高效居家养老服务。
绵阳市还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加快推进老年用品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一大批“绵阳造”康养科技产品深受社会广泛认可和老年群众热烈欢迎。
2
大力兴建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优化服务保障
“老杨来了,你气色不错嘛,有啥喜事吗?”“儿子打电话说,下个月回来,他们要在城里买房子了!”“好事嘛,恭喜你哦!”近日,在梓潼县许州镇燎原村的日间照料中心,84岁的杨安保和其他老人们一起喝茶聊天,其乐融融。
相对于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建设地点一般在社区的中心位置,除了满足社区老年人的一些基本服务需求,还提供生活照料服务、配餐和就餐服务。此外,日间照料中心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给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量血压、测体温等)、陪同看病、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等服务。目前,绵阳市共有782所城乡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运营使用,还有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兴办社会福利院18所,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助建社会养老服务组织11个,养老服务机构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备。
为了进一步提升老年服务保障质量,按照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要求,绵阳市积极建立以需求、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发展机制,全市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评估、统一验收,实现服务功能标准化、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载体信息化、服务质量公开化,努力塑造“安全、诚信、优质”的绵阳农村养老服务品牌。
3
推动“医养融合”加强老年教育多元化建设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度假区似的复式小洋楼,一应俱全的医疗设施,温柔体贴的专业护理人员……在安州区界牌镇石岭村“善行·桃源”老年养护中心,养老、医疗、康复、社会活动的一体化,让“去医院养不了老,到养老院就不了医”这个曾经摆在很多失能老人面前的养老和医疗“两难”问题,在“医养结合”式的服务下得到了解决。
通俗地说,“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医疗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区别于单单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养老模式。绵阳市创新服务模式,鼓励一批医院、养老机构试水“医养结合”,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联姻”,实现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与社会养老机构资源的深度整合。而现在,这种探索已经深入到农村。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推动”要求,绵阳市积极引导和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企业、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养老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绵阳市还出台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建立完善政府补贴制度,为10.395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给予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继在全省率先实行9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后,从去年起,全面实施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年度财政支出6000余万元,惠及13万余名老年人。
同时,绵阳市还积极推动老年教育及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累计投入了近10亿元兴办覆盖城乡的116所老年大学,聘请了近800名专兼职教师,通过联合办学、协助办学,开设适合老年人需求的课程,形成覆盖城乡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老年协会3624个、老年群众文体组织1897个、老年志愿者41.57万人,创建了20个省级示范性基层老年协会、40个市级星级基层老年协会,老年人在多领域参与社会,积极开展多种互帮互助活动,为养老服务体系给予有益补充。全市各级定期开展评比创建和宣传表彰活动,老年文体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日趋活跃,同时举办老年文化艺术节、体育健康展示大会、运动会,老年人社会参与中提高了幸福指数,敬老、爱老、助老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所有公民的基本素养。
核查253个养老院
市民政局开展服务专项整治
为了推动绵阳市养老院服务质量提档升级,日前,市民政局对照《绵阳市民政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绵阳市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依据《养老院服务质量整治指南》对全市录入全国养老院业务管理系统的253个养老院前阶段的服务质量自查自纠情况和核查整治阶段进行了逐一核查。下一步,市民政局将对照整治方案,盘点整治进度及成果,对开展专项行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推动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今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着力解决影响养老院服务质量的问题,主要任务以“五查五改、对标达标”为主要内容,对照影响养老院服务质量的运营管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工作服务、安全管理等五大方面,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大整治,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大转变。经过对标检查、自查自纠等方式,发现了运营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核查结果,市民政局联合市公安局、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和市老龄办对全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开展了核查、抽查,对于养老院的问题,实行一院一策一方案,查缺补漏,逐条落实,督促限期整改;属于部门的问题,依法依规及时办理;属于部门协同的问题,共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逐项梳理对标落实,确保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80万人次老人受益
绵阳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绵阳市是全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市州之一。近年来,绵阳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不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加大财力投入,大力推动全市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让广大老年人安度晚年。截至目前,共为10.395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已服务老人80.5万人次。
除政府安排的专项资金外,社会资本也在积极投入到投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业中来,目前总共有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30余家,社会资本总投资约3000余万元。
为了进一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绵阳市创新工作方式,出台了相关文件,对绵阳城乡养老服务进行了科学布局;加强信息化建设,采用PPP模式建成了全省最大的“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高度整合全市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服务资源,为有需要服务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等服务,从去年起,全市10.395万名困难老人已享受到信息化养老服务。
同时,绵阳市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多项政策大力支持下,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在绵阳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共有经开区九九佳苑等养老机构建成116所日间照料中心,35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直接为就近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同时,长虹集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企业、高校也积极参与到养老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来,长虹公司研发的便捷式健康小站在此次老博会上受到国内外参观者的一致好评,成为展馆体验度较高的产品之一。
下一步,绵阳市还将积极构建居家养老服务新体系,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开展平台整合,深化智慧民政建设;开展“社区货币”试点工作,鼓励老年人互帮互助;发展多元化参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企业、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涉老医疗机构等多元化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居家养老服务新队伍,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
实施六项试点工程
率先在全省探索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
近日,绵阳市全面实施养老服务信息化、标准化、多元化建设等“三大行动”和推进12349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1+N”农村养老服务试点等六项试点工程,积极探索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
构建老龄工作大格局试点,是省民政厅为及时、科学、综合应对全省老龄化形势,破解全省老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与绵阳市共同商定后,在全省率先推动的工作。
据了解,老龄事业“三大行动”包括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行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行动、养老服务多元化建设行动。并制定养老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发展政策制度清单推进老年无障碍环境建设,积极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老年温馨家庭”创建活动,将适老化标准作为新建居民住宅、公共场地、公共场所、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规划、评估、审批、验收的要素和条件。针对老年人口较多或居住集中等情况,有计划地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公共设施逐步进行适老化改造和升级。积极倡导社区和居家养老,引导和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企业、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涉老医疗机构、家政服务企业等多元化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六项试点工程是指12349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程、“1+N”农村养老服务试点工程、繁荣老年用品市场试点工程、医养融合试点工程、养老服务人才培育试点工程和老年人才开发试点工程等。其中12349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工程,将积极发挥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在推进居家养老进程中的骨干作用,充分利用12349信息平台的综合功能,开辟远程智能家居功能,开辟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联物联、产供需、医患护等多方高效融合。
“1+N”农村养老服务试点工程,即以区域性养老中心为基础,整合老年协会、日间照料中心、村级综合活动阵地、农村幸福院、农家书屋等资源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新模式。将聚焦农村文体娱乐单一、精神文化缺乏、未来预期不稳定等问题,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全方位为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贫困老人、失独老人等群体提供关爱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郭若雪“干一行爱一行,做一个有爱有担当的人”是她一以贯之的人生信条。从安州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到农工党绵阳市安州区支部主委,再到市人大代表,游晓菊的身份一次次改变,却没有改变那颗医者...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