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桑树长势
本报讯(记者安峥文/图)家住安州区清泉镇金塔村的王国富没想到60多岁了还能和老伴陈秀华过上脱贫致富的好日子。“前两年我因工伤致残,家里的传统农事活动已力不从心,没想到这个蚕桑产业还能让我们老两口晚年也能脱贫致富。”王国富家2017年共卖出了300多公斤蚕茧,增收15000余元。
清泉镇自1985年率先在金塔村引入桑树,发动群众栽桑养蚕,一直延续至今,群众历年来都有栽桑养蚕的习惯。作为安州蚕桑第一村,近年来,清泉镇大力在金塔村培育和开发“短平快”的蚕桑产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蚕桑发展质效,推动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2017年,清泉党委政府在金塔村建成了安州区蚕桑产业基地,以金塔村为核心,分为果桑采摘体验区、蚕桑文化展示厅、蚕俗文化走廊和传统种植示范区四大片区。现有桑树面积约4000亩,果桑面积280亩。2017年,基地的480户养蚕农户共养蚕1200张,收获蚕茧36000公斤,桑果采摘6000余斤,实现产值175.8万元,户均增收3700元。
“今年行情好,10来亩桑树产出10来张蚕种,早春蚕和晚秋蚕共卖了500多公斤,收入近6万元。”隆冬时节,清泉镇金塔村2组的蚕桑产业基地里,蚕农兰刚向记者细数着栽桑养蚕带来的收益,“现在的收入是一年高过一年,而且产出的蚕茧不愁卖,公司会主动来收取,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说起养蚕,兰刚觉得辛苦中饱含欣慰,他告诉记者,5月份,是蚕宝宝们长身体的大好时节,为了让桑蚕茁壮成长,天还没亮他就到养殖大棚里,给桑蚕喂桑叶,细心地培育造就了蚕茧的优良品质。
“刚开始有很多农户观望,现在成功的典型户多了,收入看得到,拿得到、农户积极性就高了。”金塔村村主任陈怀明告诉记者,2018年全村估计还要增加近百户蚕农参与种桑养蚕。”
记者在基地的蚕桑文化体验馆看到,这里主要展示蚕桑系列产品,宣传蚕桑文化,包括织布机、丝绣、蚕茧、桑葚酒、桑葚茶、桑葚膏等。清泉镇党委副书记谢飞告诉记者,镇党委政府在保持和壮大传统种桑养蚕的基础上,还延长产业链条,挖掘拓宽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大力引进“大十”“红果2号”等果桑优良品种进行试点改良,桑果采摘6000余斤,实现收益5万多元,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由于果桑面积增大,2017年,该镇还引入了安州区圣鼎茧丝绸有限公司落地清泉,拟投资建设食品加工厂,目前,公司已推出桑葚试用产品,还计划对蚕桑系列产品进行研发,开发桑葚酒、桑葚茶、桑葚果汁等桑葚饮品;桑葚干果、果脯、果糕、果酱等食品,桑枝粉等中药材,同时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积极申报绿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注册具有本地特色的果桑产品商标。
新闻推荐
一方面,受供地指标的刚性约束,大批优质的招商引资项目或技改扩能项目,因用地紧张而“一地难求”,成为横亘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一些不良企业或僵尸企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任毅通讯员张祖强唐巍12月13日,绵阳安州区雎水镇,在一派喜气中环龙集团“年产6万吨生活用纸智能制造项目”正式开工。据了解,这一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5.07亿元,全面建成后年可实现销...
安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