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绵阳·资料图片
18家众创空间,55家孵化器,孵化总面积达到105万平方米,入驻孵化企业和服务机构超过3400家,覆盖全市的孵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呈现裂变式增长态势,年均增长2000余家,总数超1万家,实现了“铺天盖地”……
这一串串枯燥的数字,却展示出绵阳市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所产生的蓬勃生机。站在“双创”的时代风口,绵阳市正全力营造“双创”氛围,全域行动让“双创”迈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要素不断集聚,绵阳市“双创”工作正不断向纵深推进。
众创中国,绵州争鸣。创新创业已成为绵阳市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增长蹄疾步稳的主引擎,正引领全市经济不断释放发展动能。
□郭若雪邓雪琳
A
促“大联盟”营造创业新环境
“双创”推进,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也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命题。从最初的“破冰”到现在的卓有成效,是由于绵阳市以优化“双创”沃土为使命,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持续改善“双创”环境,从而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国务院批准科技城执行中关村政策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项先行先试政策以及省上为科技城量身定制的10条支持政策的出台,为全市“双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全面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真金白银,在向创新创业工作汇聚;真招实招,在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绵阳市先后出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涌泉计划”和《绵阳市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关于实施财政金融互动和支持企业直接融资财政政策的通知》等系列政策,初步构建起国家、省、市三级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实现了从创意萌芽、蓄势培育到稳定成熟各阶段资助政策全覆盖,成为中国西部的“政策洼地”和“创新特区”。
日益完备的政策体系仅仅是绵阳市“双创生态圈”全链条中的一环,与其环环相扣的是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逐步优化的投融资服务和不断深入的简政放权改革。
“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创业者们关注最甚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个问题,绵阳市进行了一场渗透肌理的科技金融改革——通过改革财政资金传统“撒花椒面”的方式为“投、贷、贴”多元化政策,并支持银行开发“双创”金融产品,构成了“双创”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帮助解决缺资金难题。截至目前,绵阳市设立7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池,创新推出“央行科票通”“科创·税e贷”“高新技术企业贷”“军工资质贷”和“军工供应链贷”等近50种科技金融产品,5家科技金融合作机构累计为45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7.59亿元。
找准制约创新发展的“堵点”、创业谋事的“痛点”,一举击中“简”与“活”的靶心。绵阳市直指审批事项过多、操作流程繁琐的“堵点”,大力改革商事制度,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推进“五证合一”“三证整合”“先照后证”等工作,多管齐下为企业开办和成长提供便利化服务。
与此同时,绵阳市还出台了《绵阳市军民融合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市级星创天地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并率先在全国开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工作,为军民融合企业孵化器界定标准、绩效评定指标等提供了科学依据,绘出了“标准照”。
……
聚全市之力,谋“双创”之道。不断完善的扶持政策已构建起绵阳市整个“双创”推进的政策框架,日益优化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滋养着绵阳这片“双创”的沃土。
B
建“大平台”提升创业新水平
创新创业对绵阳来说,既要解决“顶天立地”大企业的问题,也要解决“铺天盖地”小企业的问题。在绵阳市,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持续加强,为区域内“众创空间”的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推动作用。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遵循市场化逻辑,在“双创”共享平台上,“资本”与“知本”碰撞,一个又一个奇迹在绵阳诞生。
科创区的1716创新工场,以资本为核心和纽带,聚集天使投资人、投资机构,依托其平台吸引汇集优质的创业项目;涪城区建成南河路社区啄壳青年创业俱乐部等3个社区新型创新创业中心;高新区首战孵化器众创空间、北川电商运营中心,将“互联网+”与孵化器结合,以服务移动互联网企业为主,提供行业社交网络、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及产业链资源支持,推进电子商务广泛进农村,协助优质创业项目与资本对接,帮助互联网行业创业者快速成长……
目前,全市拥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科创区创业服务中心、中物院技术转移中心、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6个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8家、孵化器55家、加速器3家,孵化总面积突破11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超过3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0000家。
不仅如此,绵阳市还进一步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依托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等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市场营销、法律顾问、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第三方专业化服务,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仅今年上半年,专利申请量3528件、增长21.5%,专利授权量1925件、增长19.2%,实现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27亿元、增长18.5%。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创新创业的源泉之一,更是建设国家科技城的重要组成力量。那么,如何不断培育培强科技“小巨人”,使其快速成长为参天大树?
绵阳给出了满意的答案:引导+扶持,不断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既要“铺天盖地”,更要顶天立地。绵阳市还进一步完善了“四级”创业指导平台建设和基层创业服务指导队伍建设,开展了“创业成就梦想,服务在您身边”创业主体服务活动,举办了“青创+筑梦千里巡之绵阳”活动,邀请省市创业导师,分10个创业项目巡诊小组,分别前往各县市区(园区)开展巡诊活动,并举办多场创业门诊,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对初创期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规模和不同阶段,从人才、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扶持,推进企业快速上档升级。
在绵阳,创新创业不同类型的载体就如同一个个社区,不论是像创新中心这样的大型孵化器,还是南河社区创业服务中心等基层“孵化点”,都随着绵阳市“双创”工作的不断推进,成为了这座城市创新引擎上滚动发力的齿轮,驱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C
集“大辐射”聚合“双创”发展力量
如果说一个个园区、孵化器是绵阳“双创”一个个“炙热”的点,那么各区(市)县百舸争流的创新创业劲头就是“燎原”的面。“双创”作为驱动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在绵阳这片创新创业沃土上,早已蓄势燎原。
游仙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加快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扶持政策》,引进了全省首只市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建成了全省首个地方军民融合专业孵化器,启动了军民融合产业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科创区创新中心通过打造“科技城规划建设成就展示、科技行政服务、科技交易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人才服务和科技企业孵化”等六大功能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支持;
安州区创业服务中心对入驻企业实行“5+1”资产经营管理模式,每月5元/㎡房租+1元/㎡物业管理费,原则上对科技型企业、大学生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电子商务企业采用“零租金”模式;高新区为入孵企业提供代办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证书等服务。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三台麦冬大健康产业园正式挂牌成立,并按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理念和思路来规划建设麦冬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大麦冬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麦冬质量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不仅如此,为了让智慧源泉充分涌流,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近年来绵阳市引育并重、示范引领,聚合“双创”力量,为推动国家科技城发展积蓄强大后劲。落实《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支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科研院所,长虹、九洲等大型企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创业;每年省、市共同出资设立6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
在全市一片“双创”热潮中,市内各个区域迸发出创新驱动下的勃勃生机,让绵阳“双创”逐步进入“深水区”,也让“双创”绵阳蜚声域外,递出了“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希望之城”的城市名片。
新闻推荐
拓普无花果基地生产车间员工正在切片□本报记者安峥文/图近日,安州区永河镇金花蔬菜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大棚里硕果累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拓普无花果基地的生产车间内,十几名工人正忙着切片、装袋、...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