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蒲江人杨胜雄,“家乡已经陌生,但这辈子的愿了了” 此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前往蒲江拜访杨胜雄。
杨胜雄的养父杨克昌,在抗战时期担任川军47军178师532团1营营长。
杨胜雄在河南做血样采集。王婉摄
成都蒲江人杨胜雄,在18岁时偶然获知了自己的身世——生长之地蒲江并不是他的故乡,他是在1942年,被川军用三斗小麦从河南换来的。
从那以后,这个爱四川、爱成都、爱蒲江的男人,开始寻思着到河南寻根,但由于家庭等原因迟迟未能成行。
6月,已77岁的杨胜雄在家人陪伴下,终于重返河南。在当地志愿者帮助下,他来到疑似老家的地方,走走停停,试图寻找到回家的感觉,“虽然还是陌生,但能再回来也就了了心愿。”
26日,在家人与志愿者陪同下,河南新安县相关部门对杨胜雄进行了血样采集,希望能对其寻找亲人会有帮助。
道破身世
18岁时方得知 自己原是河南娃
成都蒲江县,距离县政府仅一条街,有家豆花店在这里经营了20余年。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当地人习惯叫老板杨胜雄为“老杨”。
面色红润,个头高大,走起路四平八稳,若不是从帽檐边露出两簇白发,很难让人相信眼前的杨胜雄已经77岁了。如今,他的生意已交给孩子去打理,自己当上甩手掌柜后,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身世。
“我在四川生活,已经75年了。”杨胜雄微眯着眼,看着街道上的一排行道树,轻叹了口气,“但我是从河南抱养来的。”
杨胜雄说,在他18岁那年,幺爸跟他道出了隐瞒16年的秘密。那年春节,当他从20多公里外的大兴碗厂做工回来,幺爸杨进先(原名杨宝昌)带他见了参加思想“学习”的父亲杨克昌。
“回来时候,幺爸问我‘你还知道自己身世吧?\’。”还没等杨胜雄回答,他又继续说道,“川军用三斗米在河南换了你,我就从河南把你抱回了四川。”
尘封往事
逢1942年饥荒 入川得“重生”
1942年,河南多地出现旱情,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引起当局过多关注,后来愈发严重的旱灾、蝗灾等天灾并发,令百姓饥苦不堪。
在这期间,抗战的硝烟也弥漫在这片土地。当时,川军47军正驻防在河南新安县一带,与侵华日军展开生死战斗。
“当时的百姓吃饭艰难,部队有军官用小麦在当地换回几个娃。”健在抗战老兵黄开仁介绍,时任川军47军178师532团1营营长杨克昌,就从副官手上接过一个两岁大的男孩,“他就是后来的杨胜雄。”
随后,杨克昌将孩子交给弟弟带回成都。从此,这个河南小婴孩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1942年,对他而言代表了重生。”抗战史研究者龙腾说,入川让他避过了饥荒和战争,“最后在成都平安长大。”
父子回避
都怕失去数十年不提身世
“生在河南,长在四川。”说起身世,杨胜雄淡淡吐出这么几个字。
后来,他找过养父杨克昌询问,可还没等他说出口,就被养父说出的“莫名堂”三个字打断。杨胜雄张着嘴,半天没有发出声音。
沉默一阵,谈话算是结束了。“他这是默认了。”老杨说,但不愿讲出口。“我不知道怎么办。”杨胜雄说,他尊敬父亲,喜爱蒲江,“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而后的几十年间,他与父亲的那场对话无数次重复在脑海。但到最后,他都再没有向父亲提起身世的问题。
“我怕失去。”杨胜雄说,父亲也怕。
1996年6月,田里的秧插完了,91岁的杨克昌被送到医院。杨胜雄永远记得,他背着父亲时,耳畔传来的几声叹息,和一句有气无力的话:“儿啊,以后还是要对你妈好啊。”
他最后忍住没有问父亲自己的身世。他知道,那个男人不说的东西,这辈子都不会说的。
河南寻亲
故土已陌生 但留血样了心愿
随着《1942河南弃儿》的消息发布,热心志愿者试图帮助杨胜雄寻找老家和亲人。尤其是河南抗战史研究者孙保旭,也一直在致力帮助杨胜雄寻亲。
根据当前仅有的线索,孙保旭走访了新安当地众多村庄。“但有用的信息太少了,寻找难度很大。”6月28日,他告诉记者,老杨的家乡很可能被水库掩埋,村子早已迁走。
6月25日,在儿女陪同下,杨胜雄一家4人抵达河南新安。站在河南土地上,静静看着四周景象,“心情平静了,但这里很陌生。”
在得知杨胜雄寻亲的心愿后,新安县的相关部门决定通过DNA比对,来试图帮助他寻亲。6月26日上午,杨胜雄如约抵达约定地点,在各方努力下,杨胜雄成功进行血样采集。
“这辈子能来河南,就已经足够了。”杨胜雄说,这次河南之行即将结束,“虽然没找到家和亲人,但这辈子的心愿也了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尹力来绵调研督导时强调 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抓实抓好当前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唐利民参加调研督导彭宇行陪同刘超出席汇报会 按照省委统一安排,6月21日至22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前往绵阳市安州区、北川县、平武县、江油市调研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情况,督导推动当前重点工作落地落实。省政府秘书长唐利民参加调...
安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