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皖西,山清水秀,草木葱郁。5月23日,2017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纪念淠史杭开工六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暨“采风淠史杭”活动在风景如画的横排头水利枢纽举行。在此后的几天时间里,来自中央、省级及合肥都市圈等多家报刊媒体的记者,用相机、用笔墨记录着淠史杭灌区的沧桑巨变,感受着红色老区人民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也更加体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现实意义。
有着“人间天河”之称的淠史杭是建国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从1958年开始,六安人民积极响应“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历时14年,做出了巨大牺牲,兴建了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3大水系的淠史杭灌区,形成了特有的“胸怀大局、牺牲奉献”的淠史杭精神,是大别山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体现。淠史杭工程承载着安徽省大别山及淮河流域人民治水的梦想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其积淀的淠史杭精神是大别山精神在建设时期的优秀传承。2018年8月19日,是举世闻名的淠史杭开工建设60周年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对于进一步提高淠史杭的知名度、美誉度,激发革命老区人民弘扬红色精神,致力绿色振兴,建设幸福生活,具有极为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皖西地区自古以来自然灾害多发,这与它的山川地势有关。这里有流入淮河的淠河、史河和流入长江的杭埠河3大河流,但这三条河流均是河床低洼,两岸多高岗丘陵。天旱时,三条河很难进行自流灌溉;而一旦连日阴雨,河床积水,排流不畅,又容易发生涝灾。这就陷入了“旱时盼水水不来,涝时恨水水不走”的悲凄境地。1958年8月19日,淠史杭灌区的兴建在原六安县境内的横排头开挖第一锹,经过一年多的时间,1959年横排头枢纽引水灌溉。今天的横排头枢纽工程已形成集湖光山色、人文风貌和水工程景观于一体的“全国水利旅游风景区”。
23日上午细雨霏霏,在“横排仙境”石碑前,想起当年建设横排头渠首时的情形,今年79岁的老人李恩波仍然记忆犹新。李恩波是阜阳市颍上县人,1958年,当时年轻力壮的他毅然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横排头参加渠首工程建设,从此,他和横排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在横排头枢纽工程管理处退休的他,回想起当年建设的场景,十分感慨。“过去我们来这里的时候,就是老沙河和荒滩。大家整天都在工地上,用十字镐、独轮车等简单的工具,肩挑手抬,克服种种困难,吃住在工地上,战斗了一年,终于把渠首工程建好了。”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李恩波,如今的横排头,人工新湖烟波浩淼,水接云天;淠河故道白鹭翻飞,牧歌悠扬。
记者24日在龙河口水库(万佛湖)采访时有幸遇到了当年的筑坝英雄许芳华。她的故事,在当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1958年,时值19岁的她,结婚才三天就响应号召来到工地。在工地上,脏活累活抢着干,还在劳动之余照顾别人。当工地指挥部从成千上万的女同志中挑选出120人组建的“刘胡兰战斗连”时,大伙异口同声地选她当连长。她也不谦虚,大辫子一甩,一声呼唤,120个姑娘便齐整地站在大坝通道上,这一干,就干到工程完工。“当时的想法就是带领大家尽快把大坝修好,流过血流过泪,但还是一鼓作气坚持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挺自豪的!”如今的龙河口水库,跻身“国家AAAAA级旅游区”,中国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曾获“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的光荣称号和安徽省“九五”旅游接待贡献奖。中外游客对她有“安徽千岛湖”之誉。其每年接待游客人次已跻身安徽省风景名胜区的前列。
时代在变。上世纪50、60年代,淠史杭灌区11条引水总干渠全面铺开,每天上工有50多万人,群众们挑着粮食和铺盖,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工地,工程的艰巨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如今,从辅助工程施工开始,2004年开建的坝高104.6米的安徽第一坝——白莲崖水库就因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的增加,让水利建设施工比60年进步了许多,高峰时期也就需要800人参与建设,而之前则需要1万名左右的工人。虽然施工条件在改善,但是水利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却传承了下来。
在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办公室,记者了解到,淠史杭灌区控制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1/10;耕地面积1160万亩,占全省1/6;有效灌溉面积1000万亩,占全省1/4;粮食产量占全省1/4;水稻产量占全省1/3,奠定了安徽粮食主产省的重要地位,促进了全省的粮食安全。灌区工程如今更是合肥、六安城市供水的主水源。管理总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淠史杭工程与淮南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淠河是寿县与六安金安区、霍邱县的界河,六大水库中的五座调节着淮河的水位,确保淮河下游百姓不受水患侵扰和淮南煤矿安全生产。如今,淠东干渠和瓦西干渠直接向安丰塘和瓦埠湖注入大别山活水,寿县的粮食产量能位居全省前列,作用就在于此。以后淮南市山南地区的几十万人民生产生活用水也依靠着磨子潭、白莲崖和佛子岭的优质水源。从生态旅游角度来说,皖西大别山淠史杭库区,俨然已经成为了全省特别是沿淮地区人民的一座“后花园”。
新闻推荐
测产数据表明,机直播较机插秧增产10%左右□本报记者周金泉水稻直播已在四川省得到农民朋友的充分肯定,接下来如何推进?四川省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还存在哪些急需突破的技术瓶颈,如何应对?围绕着这些问题,...
安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