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记者从省文化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将于6月9日在蚌埠开幕。同时,安徽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第一次公布相关数据。
安徽省首次公布国有可移动文物数量
在5日的发布会上,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安徽成为全国登录文物超百万的文物大省之一。
这是安徽首次公布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2012年至2016年,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安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经确认,全省目前共有国有文物收藏394家,共登录文物藏品303994件(套),实际数量1158334件,成为全国登录文物超百万的文物大省之一。涵盖陶、瓷、铜等35个门类,其中安徽博物院313335件,地市中蚌埠市177737件,黄山市154783件,阜阳市131487件,位列前三位。
全省新发现、新认定的单位190家,藏品总数13218件(套),文物系统内新发现、新认定的藏品数2226件(套),非文博系统新发现、新认定的藏品数10992件(套)。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在普查中,发现一户清代至民国婺源徽商王有兴号在浙江省遂安县经营盐典的家族文书,时间跨度达225年,共有272件,分别有土地、店屋买卖契约、分家阉书、规条、合同议墨、诉状抄底、账本簿册以及经营盐典所需的官方典帖和行盐谕等,为研究徽商在外地经营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新史料。
同时,淮北市博物馆在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由上海收藏家和淮北市收藏家捐赠的861枚上市公司的实物股票,由于现在的股票已经是电子凭证式的,因此这些实物股票已经成为绝版。新发现的具有较高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藏品,不仅充实了文物藏品总量和种类,同时提高了对非文博系统藏品的重视程度,加强了文博系统和非文博系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文化遗产日安徽主题活动本周启幕
据悉,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0日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第12个文化遗产日。
而将在蚌埠市举办的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活动由安徽省文化厅、蚌埠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蚌埠市文广新局(旅游局)承办。时间安排是6月8日至10日。
今年主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主场启动仪式、蚌埠市非遗项目展演、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及民俗项目展示、文化遗产图片展、参观蚌埠市博物馆、举办双墩遗址与淮河流域古代文明进程研讨会、博物馆走进社区、青少年走进考古发掘现场、非遗项目进校园进军营等系列活动。
此次主场活动一个特色活动是参观双墩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及成果展示。据悉,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坐落于距淮河北岸约5公里的长条形岗地边缘,南部与双墩春秋墓相距300米。双墩遗址是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最具地方特色的考古学文化。双墩文化发现的陶器刻画符号也是探索中国早期文字起源的重要材料。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李京鹏
新闻推荐
《函海》他出身书香世家,“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他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并整理编写了巴蜀百科全书《函海》;他不仅诗书画技艺高超,更是被誉为“川剧之父”、“川菜之父”……他就是安州区宝林...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