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产数据表明,机直播较机插秧增产10%左右
□本报记者 周金泉
水稻直播已在四川省得到农民朋友的充分肯定,接下来如何推进?四川省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还存在哪些急需突破的技术瓶颈,如何应对?围绕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业内人士。
各级形成共识 从试验走向推广
农业部水稻专家组去年初的一个调研报告指出:目前,发达国家均以直播为主体技术,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的水稻全部采用直播生产。在国内,江苏2006年率先开展了水稻直播示范,至今水稻直播已占全省水稻面积的50%;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以及黑龙江等省市,水稻直播已成为了不推自广的生产方式。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水稻直播面积已接近9000万亩。
“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在研究试验水稻直播,但任何一项技术的成熟到示范推广都有一个漫长过程。2013年开始,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先后在绵阳市安州区和眉山市东坡区等地召开了3次水稻直播技术培训会和现场观摩会,去年水稻直播技术在全省多地示范推广。”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成员郑家国说,“去年全省直播水稻面积已达15万亩,其中机直播就占了一半。今年,各地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估计全省水稻直播面积将比去年翻番,同时,将机直播作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技术也得到大家共识。”
重点培训大户 确保直播技术到位
郑家国认为,水稻直播重点,是解决大户、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核心问题,诸如如何减少劳力投入,如何增加生产效率和效益等。“它并不是解决一家一户种一两亩稻的问题,若确实缺乏劳动力,可通过农业机械的技术服务来实现水稻直播。”
省农技推广总站水稻科科长周虹说:“水稻直播不用育秧插秧,可节省大量劳动力。同时,省水、省秧田对水稻生产节本增效有重要意义,适应了当前农业生产轻简化、规模化的发展需求。目前四川省对水稻直播技术是明确支持的。但是,水稻直播不等于粗放种植,有很多技术要领。我们建议基层农技站要以大户为主体,先试点后推广。为保证技术到位,全省开水稻直播技术培训会都要求重点县带一两名大户参加现场观摩并与专家直接交流。
根据农业部水稻专家组的调研报告,2013—2015年,广汉、绵竹、中江、新都、崇州、东坡、彭山、三台等10多个县市陆续开展了水稻机直播规模化生产的示范。测产数据表明,无前作的冬闲田水稻机直播产量可超过700公斤/亩,中、迟茬口机直播产量也普遍超过了600公斤/亩和550公斤/亩,较目前水稻规模化生产的机插秧技术增产10%左右。
不过,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成员马均也提醒道:“这仅仅是示范产量,有专家或农机农技人员直接指导下获得的产量,不能代表大面积推广后的产量水平。直播稻预期产量能与机插稻或人工栽培持平或略有降低即可。”
据郑家国介绍,省农科院与省农技推广总站相关专家联合编制的《水稻机械直播技术规程》已于去年作为四川省地方标准颁布,“推广机直播,可提高直播稻播种质量和群体起点。”
马均认为:“机械化直播由于效率高、播种均匀度好、容易获得高产等优势,应大力提倡,尤其是精量穴直播。”
“机直播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提高了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有利于规模经营提高效率和效益。”周虹说,“目前,水稻生产我们主张‘多条腿\’走路,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机插秧仍然是我们推广的重点,对水稻直播也要给予大力支持。”
有关专家也认为,在四川省丘陵区因田块较小等原因而不适宜机直播,采取人工直播的方式也属无奈之举。
多方面发力 攻坚克难破瓶颈
目前,四川省水稻直播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有相应的技术支撑。诸如:如何防鸟害,可通过种子包衣解决;如何除草,这是水稻直播能否成功的核心问题,也可通过“一封二杀三补”等措施解决。但是,四川省水稻直播仍存在直播稻品种缺乏、产量不稳定、除草技术不到位、管理不当易倒伏等一系列棘手问题。
对此,马均教授提出从以下方面突破:
一是加快直播稻的特征特性研究,提出适合于直播的水稻品种标准,推进直播稻品种选育。由于直播稻用种量增大,为降低种子成本,借鉴国内外经验,培育适合于直播稻的高产优质常规稻或粳稻也是可行的。
二是制定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稻田、不同前作、不同土壤、不同品种的直播稻生产技术规程,在两季田地区油菜或小麦收获后可将秸秆旋耕还田再直播,既解决秸秆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又解决土壤培肥问题。
三是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冬(闲)水田、蔬菜田等早季田,应选择生育期较长的高产优质品种直播,两季田在油菜或小麦收获后直播,应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四是通过技术培训、宣传等措施,让种植者掌握技术关键,保障技术到位,提高直播稻产量和效益;
五是因地制宜选用直播技术:根据当地水源条件、田块大小等,选择适宜的直播技术和机械。土壤偏沙性(壤土)宜旱直播,土壤粘性强宜水直播。
编后>>>
本版从5月23日推出的 “水稻直播”系列报道于今日结束。水稻直播技术在国外国内早已有之。四川省经过多年的探索,水稻直播技术逐渐成熟,近年来在多地开展试验示范,深受农民朋友尤其是种粮大户的喜爱。
作为农业科技版,我们将继续关注水稻直播技术的推广运用,继续聚焦科技前沿,继续采访专家,解决农民朋友在水稻直播的生产全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在此,再次谢谢读者朋友和专家对本栏目的支持!
新闻推荐
省第13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马家骅——“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
□本报记者邓雪琳“再多的专利比不上患者的健康,再多的成果比不过造福一方百姓。把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才是一名科研人员的最高成就。”38岁的马家骅博士,是四川德培源中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