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绵阳市文化产业如何布局?在经济新常态下,绵阳市文化产业如何主动适应?日前,《绵阳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从重点领域、空间布局、支撑平台、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绵阳市“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思考布局,清晰作答。
健全四大体系
支撑重点领域转型升级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在2013年72.68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总量达到17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从而形成较为健全的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要素支撑体系和文化政策保障体系。同时,文化产业主要发展指标位居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前列,为建成西部文化强市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规划》明确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文化用品及文化装备、文化贸易、文化艺术培训8个重点领域,主要任务是以“绵阳特色”为依据,打造“接地气”的文化产业升级版。
其中,在市民较为关注的文化休闲娱乐领域,将从做优演艺娱乐、做精文化旅游、做强文化体育着手,强化文化演艺与科技、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演艺市场向多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依托绵阳市各类文化资源,加快形成涵盖文化休闲娱乐、自然生态体验、健康养老研学的全业态、全产业链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在文化体育方面,加快促进体育场馆建设运营、体育赛事和文化体育产品开发有机结合,搭建体育产业互动交流平台。
优化产业布局
塑造“一核两带三区”格局
《规划》提出,绵阳市将加快发展“文化+”新模式和新业态,塑造“一核辐射、两带串联、三区联动”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按照“依托产业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差异竞争、促进集群发展”的思路,与传承城乡特色文化相适应,与城乡总体空间布局相协调。
“一核”是以绵阳主城区为全市文化产业核心引擎,依托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科创区、经开区、高新区的资源禀赋,形成“六大文化产业功能区”“六大文化产业基地”和“两大文化创意街区”空间发展格局,将主城区建设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传统与现代交错的“创意之都”,不断提升对全市文化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两带”是指藏羌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带以“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为主题,建设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白马王朗文化旅游景区,发展文化创意和观光休闲业态;三国历史特色文化产业带以“三国文化”和“文昌文化”为主题,依据三国蜀道文化空间分布,深度挖掘富乐山、金牛蜀道、卧龙山、七曲山等文化资源,重点发展观光休闲、健康养老等业态。
“三区”是指深入挖掘江油市、三台县、盐亭县特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江油“李白文化”、三台“古镇文化”、盐亭“嫘祖文化”三个特色文化产业板块,培育绵阳文化产业增长极,为“一核”“两带”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着力打造平台
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如何催生一批文化大企业、大市场和大品牌,从而吸引资本、人才和其他重要生产要素向绵阳市聚集,为全市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将滚动建设5个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园区)、10个文化小镇和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通过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园区)、文化小镇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等文化产业重点区块建设,提高全市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推动各级文化产业平台规范有序建设。其中,将从文化产业增加值超亿元、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平台发展较好的县市区(园区)中,滚动确定5个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园区),并在新闻宣传、土地保障、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规划》提出,要顺应“文化+”和“互联网+”发展趋势,着力打造一批支撑绵阳市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创新创业平台(文化产业孵化平台、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信息服务平台)、要素保障平台(文化金融服务平台、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平台),实施文艺精品生产、文化科技创新、文化消费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对外文化贸易等一批重点工程,开辟文化产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打通文化产业孵化和文化科技创新加速通道,建设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和文化信息服务大平台,进一步优化绵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郭若雪
新闻推荐
比如说“新安”这个地名,咱安徽人肯定会说,新安当然是属于安徽的了,新安江嘛!可千万别这么自信,据统计,除了新安江之外,用“新安”作地名的就有河南省新安县、四川省江油市新安镇、江苏省启东市新安镇、...
安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