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报告 (本报记者 文宇 摄)
□本报记者 赵烨
第六届市委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美丽绵阳”工程,加快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坚持“两化”互动、“四化”同步,加快构建现代城乡体系,推动城市变景区、乡村更美丽,促进城乡相融互动、协同发展。
绵阳市该如何深入实施“美丽绵阳”工程?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如何布局?县域经济如何提质发展?党代会上,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就加快美丽绵阳建设发表了真知灼见。
加强顶层设计做靓做强中心城区
蒋仁富代表表示,要加快美丽绵阳建设,首先要做好规划布局,科学确定老城区和各新区的主体功能,重点以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为方向发展城市新区,支持安州区加快融入主城区,建设现代山水生态城市。同时加大城建攻坚行动推进力度,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等市政设施建设,重构一环、贯通二环,启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主题公园、城市广场和城市雕塑,打造一批城市景观,把城市做大做强做美做优。
杜力平代表认为,“美丽绵阳”工程的实施,让百姓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看到见、摸得着的美丽变化。应继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优化城镇布局,推进绿化亮化美化,构建城镇现代形态、高端业态、特色文态和优美生态。
实施新村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黄全明代表表示,美丽绵阳美在城市,也美在农村,要强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按照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规划提升好新村聚居点,保护开发好旧村落和传统村落,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要抓好幸福美丽新村扶贫攻坚示范点建设,抓好景区建设和乡村旅游,建设特色旅游精品村,开发生态体验、健康养老等系列精品旅游。
杜正茂代表认为,要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应从产业着手。根据各地农村产业基础、区位设施、功能划分等特点,坚持“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微田园”建设模式,全面实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以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特色小镇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坚持分类指导做特做优县域城镇
黄骏代表表示,报告指出,要有序推进撤乡设镇、镇改街道;支持江油、三台建设中等城市,支持盐亭、梓潼、平武、北川加快县城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是筑牢同步小康底部基础,促进县域经济晋位升级的重要基础,将有力推进绵阳市“两化”互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
周涛代表表示,促进县域发展,政策支持是关键。要加强分类指导,针对重点开发区和市辖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三大类区”实际,分类设定目标路径、指标权重、支持政策,鼓励各县市区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子。要强化内生动力,厘清市县两级责权、事权、财权关系,合理配置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增强县域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县市区错位发展。同时壮大民营经济,提升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新闻推荐
走进安州区河清镇初级中学,总会在不经意间听到男生们在议论“张爸”的事,一打听,同学们口中的“张爸”原来是男生宿舍管理员张志华。从学校师生中了解到,张志华算得上河中的一位“元老级”职工了,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