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峥
记者日前在安州区永河镇海泉村见到李卫时,他正在大棚里忙着查看蔬菜长势。棚内温度很高,汗水顺着这位海泉合胜蔬菜专业合作社领头人的脸颊不停地流下来。
李卫是一名“85后”,刚三十出头。作为海泉村党支部书记,他怀揣着“带着村民一起富起来”的梦想,带动村民依托蔬菜等产业,构建绿色循环发展的产业链条,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我相信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中,一定会有自己发展的舞台。”李卫是永河镇梓潼村人,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放弃自己外地的服装生意,积极回到家乡参加抗震救灾,并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2008年9月,李卫被分配到永河镇金花村任党支部副书记,他根据村里的产业特点,发起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为村民们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
2013年10月底,李卫当选为永河镇海泉村党支部书记。
怎样才能当好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上任伊始,这个问题让李卫很纠结。经过反复思考权衡,李卫决定依托村里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李卫首先引入了制种产业,但初期没有经验,遭遇了出芽率不高、花期不相遇等问题。他多方寻求技术支持,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引种当年收成达到普通杂交稻的两倍以上,2015年全村的制种面积达到了100亩。
2014年9月,李卫又流转了150余亩土地用来种植大棚蔬菜和优质稻,并成立了“海泉合胜蔬菜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底,已有50户农户入社。
不仅如此,李卫还在基地附近的树林里养殖了1000只鹅,目前每月养鹅收入达到10000元左右。
无巧不成书。养鹅,竟然让李卫摸索出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模式。为节约成本,李卫把蔬菜基地的剩菜叶拿来喂鹅,鹅粪又经过处理用于菜地施肥,一年可节约饲料、肥料费用2万多元,而且出产的蔬菜和鹅因为绿色无污染,更加畅销。由于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产业慢慢做大了,村民们的腰包也在渐渐鼓起来。
李卫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说,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还是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自己都应该起好表率作用,示范带动村民们共同发展,同步实现小康。
新闻推荐
罗浮山景区本报讯(记者安峥文/图)大型机械紧张作业,载重车辆来回清淤,工人们忙碌工作……记者近日在安州区罗浮山环山景区道路南环线建设现场看到,项目正在积极紧张的推进之中。据了解,6月30日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