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安州新闻 > 正文

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

来源:绵阳日报 2015-11-24 22:44   https://www.yybnet.net/

姜正兰在地里辛勤劳作

□张秀英 本报记者 安峥 文/图

在安县宝林镇涌泉村,提起姜正兰,许多人都会感叹不已。现年42岁的她,只是涌泉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然而她在丈夫重病不能劳动,公公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不向命运低头,不向困难屈服,硬是靠自己的力量供养女儿上学,养活了一家人。乡亲们都说,在她身上看到了一个命运压不垮的普通农村妇女的伟大。

再难也要抚养女儿

安县宝林镇涌泉村属浅丘地区,人均连田带地都不到一亩。姜正兰和丈夫结婚后只能靠种植和养家畜家禽维持生计,日子虽然清苦,但家庭和睦。1998年8月14日,他们的女儿汪月出生了,对于一家人来说,这无疑是天大的喜悦。然而喜悦的背后,也隐隐有些担忧:家里没有固定收入,丈夫颅骨头坏死,身体一直不好,平常看病吃药花销本来就不小,现在日子过得更加窘迫了。

邻居都劝她把女儿送走,姜正兰也动过心,毕竟那样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然而女儿是母亲身上掉的肉,一想到要分开,心中就阵阵酸痛,终究是于心不忍。女儿天真烂漫的笑容也成了夫妻俩生活的动力,他们暗下决心,无论今后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把女儿抚养成人。

日子就这样在夫妻俩忙碌的身影中一天天过去了,转眼间女儿要上小学了,那时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学费对于这样的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为了供孩子上学,又要保障全家人吃饱穿暖,夫妻俩把村里外出务工人员没种的土地接过来自己种,每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劳作。母亲无尽的操劳,慈祥的面容,质朴的背影,深深印在女儿的心灵深处。女儿从小乖巧懂事,能体会母亲的辛苦,也知道自己只能好好学习来报答母亲。

再累也不能抛弃家人

然而,命运总是和姜正兰过不去。2001年,60多岁的公公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随后,丈夫颅骨头坏死的病情也加重,不得不开始住院治疗,即使出院也需要休养,不能下地干活。以前日子虽然苦些,但夫妻俩相互扶持,彼此有个照应,如今丈夫、父亲双双病倒,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到她一个人身上。那段时间,姜正兰暗地里流了很多眼泪,哭尽了对这个厄运连连家庭的无奈。可是在悲伤过后,她在公公、丈夫和女儿面前,还是强颜欢笑。她深知这个时候,她就是全家的天,她不能一蹶不振,更不能倒下。

面对苦难,姜正兰选择了坚强,一个人在自家的种植地里下功夫。别人家的折耳根,一般割2-3次,她却要割4-5次,就这样起早贪黑地做。姜正兰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只要电源没被切断,她就一直劳作在这十几亩地,用辛勤努力撑起这个贫困的家庭,硬是维持着丈夫的医疗费和女儿的学费。

姜正兰没日没夜的干活,懂事的女儿不忍心母亲过度劳累要帮她的忙,都被她拒绝了。她怕耽误女儿的学习,自己能承受的都承受了,能干的都干了,闲暇时,她就帮着附近的电子厂干活,补贴家用。

姜正兰的无私付出为十里八村的乡邻树起了标杆。记者问她:“是什么让你如此坚持?”她回答道:“我不能让孩子再过我以前的日子,尽管我只是一个女人,但我必须撑起这个家!”

新闻推荐

久病床前有孝子!

□本报记者安峥12月7日6时,天还没亮,张育才准时起床,推开窗户,刺骨的冷空气迎面而来。他悄悄来到父亲床前,摸摸父亲的被窝是否暖和,然后到厨房,开始了一天平淡而又忙碌的生活。冬天亮得...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