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安州新闻 > 正文

良习如风 吹得桃李枝头艳——安县界牌镇初级中学校打造德育品牌工作纪实

来源:绵阳日报 2015-10-27 15:09   https://www.yybnet.net/

喷薄朝阳沐玉树,通幽曲径浴书香。在碧野如洗,肥沃富饶的安县界牌镇,坐落着一所幽雅别致的美丽校园,它就是安县界牌镇初级中学校。

熟悉界牌初中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过去的短短几年时间,却能突破学校灾后发展的瓶颈,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困境中谋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之路。2011年,学校被绵阳市教体局授予“校园文化特色示范学校”。2012年,该校的科研课题《农村初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研究》顺利通过县级科研课题现场结题,并向安县所有中小学校进行了成果推广。同年底,该校又被绵阳市教体局授予“德育特色学校”。2013年,学校的科研课题顺利入选“绵阳市第一届教学成果奖”,成为获此殊荣的安县唯一一个科研课题,也是全市农村初中的唯一获奖成果。2014年,学校的德育工作案例喜获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征集活动一等奖。2015年,该校的校本教材《良习如风》正式进入学生课堂……难怪安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张旭辉在视察了界牌初中的校园文化和德育特色工作后不由自主的赞叹道:界牌初中的德育工作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

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是振兴一个家庭

“教育好一个孩子就是振兴一个家庭”。在当地,每当有人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校长唐德清的脸上就会情不自禁的洋溢出几分笑容,几分自豪。也许是2008年那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让这位在安县农村初中勤苦耕耘了半辈子的朴实汉子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与关切,也许是这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对教育责任和使命的直面担当,也许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普通人对改变农村孩子和家庭的命运有更深的感受和体验,2008年8月20日,就在全校师生整体搬入板房校园复课的第一次集会上,他掷地有声的向全校师生喊出了这句在他的心里已经蕴蓄了许久的话。这既像是对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谆谆嘱托,更像是对莘莘学子和他们家庭的庄严承诺。从此,在这句话的引领下,界中人开始了自己灾后新的奋斗历程。无论是灾后学校硬件建设,还是学校软件升级,他们总能攻坚克难,“巧借东风扬锦帆”。学校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办学质量年年都有新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也彰显着他们的拼搏和创新。正如校长唐德清所言:我们学校虽然没法和城里的学校相比,但我们在尽其所能的倾心付出,因为我们有着同样永不改变的教育情结。

行为习惯养成是关系学生一辈子的教育

“习惯就像一把钥匙,人的一生都会随身携带,好习惯可以开启成功和幸福之门,带领你走出扑朔迷离的大海,为你的人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坏习惯则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功之门,把你带到堕落和颓废的路上去”。由此可见,对于人生而言,培养好习惯是多么的重要。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指的并不是孩子的智力因素,而是小时候的习惯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那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面对灾后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基于对孩子和家庭的责任,基于对农村教育的深刻思考,界牌初中选择了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一关系学生一辈子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成了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既成人,又成才”,界中的老师们埋头践行着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界牌初中的校园里,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们的敬业和担当,是他们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和强化。我的孩子当初从外地转回这里,身上毛病不少,没有想到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矫正,孩子不好的习惯没有了,成绩也上升了,今年能够顺利考上重点高中,真得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把学生送到界中读书,我们放心。”曾经那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陈龙同学,在考上安县中学后家长如是说。

习惯文化让孩子育良习铸馨品

走进界牌初中的校园,你不得不被学校浓郁的“习惯文化”氛围所感染。2010年3月,界牌初中师生搬进了崭新的永久性校园。如何打扮新校园,让它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天堂呢?在时任绵阳市教体局政教科长赵文富和绵阳师范学院教授张先华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界中人提炼出了“习惯文化”理念,并以此为引领,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思路,打造出了以《习惯赋》、校歌——《习惯之歌(成长的天堂)》、校徽——雏鹰奔日、《习惯三字经》、名人论习惯、习惯小故事、身边的男孩女孩等为主要内容的习惯文化艺术墙;举办了以“好习惯伴我成长”征文比赛,“好习惯,我养成”主题班会,“我的良习我做主”手抄报竞赛,“我的成长格言”征集,以好习惯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文艺演出、美术书法作品展、演讲比赛等着力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2015年,在总结了几年来学校习惯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编写出了以“习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良习如风》。这本教材现已正式进入学生课堂。《良习如风》体现了界中人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丰硕成果,更是界中人对校园特色文化的深沉积淀。

班主任刘利娟老师在讲授了《良习如风》后激动地说:“以前教育学生,真不知道该怎么入手。现在好了,有了这本书,我们的教育就有底了。”刘老师的话,道出了学校老师们的共同心声:学校的德育教育终于不再假大空了。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良习如风》的潜移默化作用肯定是不可小觑的。

教育科研

为学校德育特色插上腾飞的翅膀

“文化引领、科研护航,这就是界牌初中德育特色建设的成功法宝。”2012年12月18日,在安县中小学德育管理干部现场培训会上,安县教体局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副局长邓诚如是说。

教育的进步总是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和解决而来的,农村初中学生需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制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如何建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激励评价机制?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有哪些矫正的方法和途径?怎样才能建立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长效机制?如何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理论体系?如何提供校园文化特色创建的有力支撑?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界中人给予解决。正因为这样,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展开,该校的科研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研究》就正式上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科研课题紧扣学校德育主题,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形成方法和理念,再用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实践。在学校的科研课题的有力支撑下,该校德育特色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安县教育和体育局分管中学工作的副局长张春文评价道:界牌中学的德育工作建设不但没影响教学工作,反而促使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活动创新

学校德育特色建设永远在路上

“您好!您是界牌初中的王老师吗?”还没有等老师回答,对方就迫不及待地接着说了,“我是学生家长,老师,你知道吗?孩子回家哭得很伤心,说是在评选‘四星学生\’的时候落选了。您能不能通融一下,把孩子评选上呢?”在见到记者问起学校的德育特色活动时,曾经是学校政教主任的王定洪老师满脸自豪的讲起了这件事情,他说:自从学校每年一次的“良好行为习惯之星——四星学生”评选表彰命名活动开展以来,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家长出面找老师为孩子说情,孩子不愿意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而非要成为“四星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

是什么原因让学校的“四星学生”称号在学生和家长中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为此,我们走访了在校部分学生,当问及八年级的小女生武欣是不是“四星学生”的时候,她的脸红了,不好意思地对我们说:“我现在还不是,但我一定会努力,下次我一定要评上。”原来,界牌初中的“四星学生”评选程序十分严格,学生自荐、学生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然后是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名单,同时评选上“四星学生”的家长就是学校家校互动工作的“优秀家长”。举行隆重的命名授牌表彰仪式的这一天,是界牌初中的盛大节日,安县教育和体育局领导、界牌镇党委政府领导、进修校、教研室负责人、界牌镇各村(社区)负责人、全校学生家长都会被邀请参加学校活动,仪式上,“四星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手牵手,在迎宾礼仪的引领下走过红地毯,走上主席台,接受领导们给他们的颁奖。能从当地的父母官手里接过奖证,对于农村家庭和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大的荣耀啊!正是利用这个活动,学校巧妙地整合了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力量,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影响力。“良好行为习惯之星”的评选表彰和命名活动,已经成为了界牌初中德育品牌建设的一张名片。“寓教于乐”,学校德育就会收获成功。今天的界中人没有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而是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和形式。“四星学生”回头看活动就是该校构建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德育长效激励机制的创新。学生被评选命名为“四星学生”后,每年还必须进行一次“回头看”,对于那些不合格的“四星学生”学校会采取诫勉谈话、黄牌警告、取消荣誉称号等措施,回头看活动促使“四星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升。2015年秋季,学校在各年级开展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年级德育竞赛,学生德育的年级得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教师年终绩效“绩”的考核中,这是学校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全校教师人人抓德育,处处做示范,时时育良习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悄然形成,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学生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学校教育也应该是一个不断充实、丰富和创新的过程。正如那句广告词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校德育特色建设永远在路上! (王定洪)

新闻推荐

“模拟法庭”进校园学生当“法官”审案

本报讯(张昌洪记者安峥)“2014年9月20日下午,学生钱小华放学后,骑着自行车回家。途经月桐路与戚月路交叉路口时,同校学生陈洪明骑车撞倒钱小华,由此发生争执、打斗……现在本庭公开开庭审理此事。”近...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良习如风 吹得桃李枝头艳——安县界牌镇初级中学校打造德育品牌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