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塔水镇七里村的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抓紧时机在葡萄园内除草、施肥,助力来年丰收
安县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体要求,坚持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和谐稳定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设施配套、产业提升、改革创新等专项行动,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力促农业基础设施上档升级,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广大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实现小康。2015年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增量525元。
□ 张敏 本报记者 钟述强
固本强基
惠农政策助力基础设施上档升级
争取政策,打破水、路瓶颈。在桑枣镇干柏村,村支部书记赵扬清每天都要“光临”副镇长唐贵平的办公室,询问“美丽新村”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进度。得知下周村几个农业项目很快可以开工建设,赵扬清兴奋不已。“现在国家惠农政策好,农村道路、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今年,安县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97亿元,县级财政投入农业资金4685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37万亩,建设农村道路163.28公里,生产道路34.84公里,沟渠441.25公里、塘堰整治256口,新建提灌站31处,治理水土流失7.13平方公里。农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农民持续增收得到保障。
安县还针对农业产业、对外招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四项工作,出台相关奖补政策,并从县级财政拿出6500万元进行扶持,有效激发了全县农业新型业态的发展,农民增收后劲十足。
内引外联
“引进来、走出去”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如何推动特色农业现代化?安县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安县致力培育开放兼容的市场环境,加大农业项目对外招商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今年,安县利用猕猴桃走廊产业优势、现代农业示范园设施配套功能以及中药材、魔芋、蔬菜等特色产业,引入保兴食用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华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预计投资近2亿元,重点建设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基地示范园等,带动安县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快速发展。“引进来”有效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但如何避免“谷贱伤农”?安县借助互联网+新机遇,积极创新实践,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安县率先与阿里巴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9月25日,全县电商产业园和47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点盛大开业。首日,安县就实现村淘线上交易910万元。目前,安县正着手借助淘宝、天猫、食哈哈、江豆网等电商交易平台,推出安县名优特新农产品,让全国的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品尝到“张包蛋”、紫薯粉丝、李红酥、魔力科技等系列产品。
创新思维
新型经营主体开启村民赢利模式
今年,安县坚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支持专业大户、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引导社会资本上山下乡,创新开展“土地入股”、“利润返还”、“代养代销”、“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近日,记者走进雎水金华村三组祥泰果蔬魔芋种植基地,村民陈善芬正在种着玉米和魔芋的田间除草。她说:“现在农闲,在合作社扯扯杂草,挣钱看家两不误。”合作社占地325亩,入社农户30余户。合作社负责人王勇均说,群众可通过土地入股和资金入股加入合作社,然后再按入股比例分红。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当地农户年增收3万元,解决50余名留守村民就业,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近年来,安县制定了《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通过发放创业补贴、小额担保、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鼓励全民创业。截至目前,全县回乡创办或领办民营企业292家,注册资金10亿元,年产值近2个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烨)昨(3)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少敏带领市交通局、市发改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前往安县雎水宝元火车站、雎拱路、界牌镇等地,调研安县重大交通项目和重点市政工程。刘少敏一行首先...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