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抢修现场
□ 刘颖 赵中昉 本报记者 苏东华 文/图
随着气温快速攀升和大规模降雨天气交替出现,四川电网进入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昨(16)日,四川省迎峰度夏新闻通气会在绵阳市安县供电公司举行。记者获悉,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绵阳电网电力供应总体宽松,非极端天气情况下不会出现“吃紧”情况,居民用电不会“卡脖子”,电力抢修故障判断时间也由过去2小时缩短5分钟。
供电形势
最大日电量将达2850万千瓦时
记者了解到,今年1至6月,绵阳电网运行情况良好,电力电量供应充足,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根据数据分析,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绵阳电网最大负荷增加率为6.5%左右,达到150万千瓦,最大日电量达到2850万千瓦时。
据介绍,今年四川地区各大流域来水较好,火电厂存煤充足,四川电网今夏电力供应总体宽松,发电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各界的用电需求。截至目前,四川电网全网统调电厂装机4603.9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231.6万千瓦。今年夏季不会出现拉闸限电情况,但在电网出现事故、紧急缺陷等情况时,不排除对局部区域采取错峰避峰的措施,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聚焦亮点
故障判断时间从2小时缩到5分钟
昨日,来自国际在线、中国消费报、四川日报,四川卫视,华西都市报等20多家媒体在国网安县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聚焦了整合运用大数据高效开展配网抢修工作。通过移动互联实时监控系统,在移动终端APP上的实时在线跟踪监控,用大屏幕形式,全过程展现抢修集结、出发、到达等情况。“太了不起了,故障判断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5分钟。”中国消费报记者何先生说,绵阳不愧是科技城,供电企业抓住国家科技城建设契机,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升了企业的优质服务水平。
据了解,2014年8月,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整合运用大数据资源,实现调控、营销、运维业务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创新电网全景全维度可视化展示、配网图形电子化、配网故障自动研判等高级应用,实现配网抢修指挥中心的各类信息汇集处理、业务实时在线监控、报修工单智能受理、抢修资源合理调度、抢修指挥快速响应的高效运作机制。
记者在10千伏花镇线看到,抢修人员分两处进行了带电作业拆除故障点,不管是空中作业人员,还是地上的指挥者,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他们的安全帽里往外流淌,顺着眼角流过脸颊、嘴角、脖子。“这样的天气,我们的工作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带电班班长冷昌霖说。
“目前,公司已受理10411个故障报修,接单派工和到达现场及时率提升到100%,平均到达抢修现场时间大大缩短。”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小平表示,公司把电网大数据整合运用于抢修中,抢修效率大幅提高,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和智能手段,快速准确查找故障,一改过去现场逐个查找故障的传统方式,故障判断和隔离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个小时缩短为5分钟,远远低于国家电网公司规定的45分钟的要求。
据悉,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把大数据整合运用于配网抢修全过程管理的成果,走在了国网公司前列,受到国网公司专家的高度肯定,荣获国网四川国网绵阳供电公司2015年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迎峰度夏
多措并举确保电网可靠运行
据介绍,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制定了《2015年绵阳电网迎峰度夏方案及反事故预案》,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有保有限、民生优先;用足资源,力保需求”为目标,密切跟踪电力供需形势变化,把有序用电措施细化到线路、用户、负荷、时段及相关责任人。继续坚持“民生第一”,优先保障居民生活、能源生产供应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医院、煤矿、交通运输、化工、通讯、媒体等重要用户和重要设施的用电需求。
面对用电高峰的到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正在全力以赴做好优质服务、应急抢险和电力电量平衡等各项工作,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绵阳市电力安全、有序、可靠供应,最大限度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需求。
国网绵阳供电公司正在开展“业扩环境整治百日行动”,进一步简化业扩报装手续,严格落实“一口对外”规定,构建“手续简化、流程压缩、时限严控、市场开放、收费规范、信息公开”的业扩报装环境。持续推进“客户用电满意工程”,建立常态化深入开展社区服务机制,建立客户服务诉求收集、问题处理和信息反馈闭环管理常态化机制。继续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开展城市配网抢修“网格化”建设,打造30分钟抢修圈。严格停送电计划管理,提升停送电信息发布质量和精准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操)昨(3)日,市气象局发布《绵阳市7月天气气候概况及8月气候趋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分析,7月绵阳市气候较为异常,上半月虽气温正常,但降水量明显不足;下半月出现了持续性连晴、高温...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