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红
一人一策服务残疾人,让残疾人与常人一样同享蓝天白云,“输血”与“造血”结合让残疾人脱贫致富……
近年来,安县围绕实施好8项残疾人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信访维权等方面下功夫、办实事,着力解决残疾人生产生活问题,用爱心点亮广大残疾人心中的明灯。
16206名残疾人一人一策
山坡上,桃树、金佛手、桂花树等绿意盎然;林荫下,2000多只蛋鸡怡然自得……“很早就想搞养殖、搞生态园农家乐,但缺少技术和启动资金,迟迟不敢开干。”望着眼前红红火火的生态园,塔水镇团结村残疾人姚海滨十分激动。当初,安县残联工作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他的想法以后,专门为他开出“个性关怀”措施:提供养殖培训服务,落实部分启动资金。“个性”助残、人性关怀,受益的不只是姚海滨。安县采取“专人培训+实地督查”的方式深入残疾人家中,结合实际情况,开出厨师、手绣、修理、盲人医疗按摩等“个性”方子,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难题。
据统计,目前,全县录入残疾人总数16206人,其中个性化服务计划和落实16206人,提供各项个性化服务落实总项次120540项次。为确保服务工作的真实度、透明度,安县还成立督导检查组,深入366户残疾人家中开展实地督查,并对4004名残疾人个性服务信息数据进行网上随机抽查、核查,确保方案落地生根。
助力残疾人享受阳光生活
前不久,记者跟随安县残联回访人员走进黄土镇盐井村周安斌家,院子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一架轮椅摆放在墙角,周安斌正拄着拐杖做康复练习。
周安斌的儿子周福林告诉记者,2013年,一场意外事故让父亲的双腿落下重度残疾,从此后卧床不起。“去年,县残联的同志帮我们安装了居家无障碍设施,送来轮椅和拐杖,并鼓励他重新站起来,经过几个月的练习,父亲现在已经可以扶着拐杖独立慢行了。”
2014年以来,安县残联出资21.3万元采购了轮椅车、防褥疮床垫、腋杖等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配送各类辅助器具266件,为他们的基本生活出行和康复训练带来极大便利。同时,县残联出资2万元采购了康复训练器材,出资1.6万元进行了无障碍改造,资助安县福利中心残疾人托养院,开展残疾人功能康复锻炼。
在积极为残疾人配送辅助器具的同时,安县残联还主动开展回访服务,从精神上鼓励他们身残志坚,积极配合做好各类康复训练。“刚开始训练那段时间,每次都要疼出一身大汗!”周安斌说,要不是残联工作人员耐心鼓励,自己真的就放弃康复训练了。
提升残疾人脱贫致富能力
4月27日,春夏之交的太阳有些炙热,记者来到花荄镇龙兴村残疾人林启富承包的水库,在饲料粉碎机的隆隆声中,密密麻麻的鱼群在水里争相觅食,溅起水花无数。“去年初,县残联帮我争取帮扶资金改造了水库堤坝,还为我联系施工队伍、水泥和砂石……”林启富指着脚下的堤坝说道,堤坝好了、设备也更新了,这不,前几天才卖了几万斤鱼。“我们鼓励残疾人积极融入到当地产业发展中,引导他们发展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等庭园产业增收。对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我们积极帮助他们争取产业贷款贴息政策,助推他们脱贫奔小康”。安县残联理事长何荣斌表示,“‘授人以渔\’是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
扶贫更重扶智。2014年以来,安县全年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6063人次,扶持发展生产8357人次,组织500余名残疾人参加“春风送岗位”招聘会,62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签订意向协议;开展城乡残疾人技能实用技术培训,7000人次残疾人(残疾人家属)参加了县残联、乡镇组织的各类培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蒲仁举记者蒋琳琳)昨(19)日,市农业局值守“政风行风热线”,就市民关心的种粮大户补贴、秸秆利用、移民安置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一市民咨询:2015年种粮大户补贴标准是多少?...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