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杜畅 文/图
5月10日,在安县猫儿沟一家农家乐里,迎来了一群20多人的游客团队,其中有12位残疾人。活动组织者左代见介绍,组织这次郊游活动是想通过残疾人之间的交流,开导一名新成员,同时想让大家感受到他们互帮互助的精神,虽然他们身体有缺陷,但也可以跟正常人一样参加户外活动,享受阳光和快乐。
出行困难花费2小时起床
要想把这群患有各式残疾的人带到30公里外的郊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涪城区一小区内,见到了正准备出发的这群人,大家都在等待最后一名成员。左代见说,最后一名成员是老吕,他的身体状况很不乐观,今年40岁左右,在他16岁时,因生病就医不及时,导致了胸部以下部分躯体瘫痪。“他每次从床上起来,都要花费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随后,记者见到了正在志愿者帮助下艰难起床的吕先生,4名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的志愿者花费了不少力气,才将他搬到了轮椅上。
坐在爱心人士提供的车辆里,看着窗外久违的田园风光,大家都很激动。“这是我今年来第一次出门,好开心啊!”身体严重畸形的叶子在车里高兴得直喊,身高只有不到1米、体重30斤的她,平时只有靠轮椅代步,每天生活的范围被局限在床上和院子里。她说,能够走出那个院子,看看外面的风景,是她最大的愿望。
帮新成员 鼓励他走出困境
车行1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考虑到乘客的特殊性,司机们将车速控制得很慢。在农家乐里,每个人都很开心,大家或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互相倾诉生活的近况,或默默地为大家烤制食物(如图)。
左代见介绍,这群人大多数都是他的朋友,大家认识了很长一段时间,平日里互相帮助,抱团取暖。他们建立了一个QQ群,一起分享最新的治疗资讯,讨论邻里琐事,互相抚慰因残疾带来的心灵创伤。
这一群人里,有双眼失明的盲人,有各种肢体残缺的残疾人,有从小就不幸残疾的,也有最近才遭遇意外而致残的。“对于残疾人来说,刚刚残疾的那段时间是最难捱的,不少人都会因为受不了这个落差而变得很孤僻,但大多数人都能从这段日子里走出去。”左代见告诉记者,他们的队伍里有一个残疾后8年来不跟外界接触的残疾人。这次邀请了他过来,一起参加活动。“希望能通过交流,让他走出孤僻的状态”。经过大家轮流讲述自己对抗糟糕情绪的故事后,孤僻了8年的残疾人终于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变得开朗了一些。
正在创业他们打算自力更生
在现场,他们还为新入群的成员举行了欢迎仪式。24岁的曹合宝专程从成都赶来参加。他告诉记者,他双目失明,在成都一家盲人按摩院工作,听朋友讲了绵阳有一群互帮互助的残疾人团体后,就加入了进来。“我是前天才入的群,跟他们聊了一个晚上,觉得他们很友好,并且互相帮助,是一群很好的朋友,我就赶来参加他们的活动。”曹合宝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们这群乐观积极的人正在积极响应政府创业的号召,筹建一家盲人按摩店,“我们希望团结在一起,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减少政府的负担,为社会做一份贡献,同时也为了更好地生活。”左代见说,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解放街社区助残活动暖人心
本报讯(实习记者 杜畅)5月9日,涪城区解放街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辖区一户残疾人家里,为他现场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申请表。据介绍,今年以来,解放街社区已经开展了32场助残活动,慰问贫困、残疾群体达50余人次。
黄茂生今年67岁,是一名盲人,两三岁的时候,就因病导致失明。在长达60余年的失明环境中,他渐渐学会了独自生活,扫地、抹桌子、煮饭、洗衣样样都能行。“多做几次就可以上手了,现在也都习惯了。”黄大爷露出淡淡的笑容。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黄茂生平常都是靠他已去世的教师父亲每个月留下的400元遗嘱补贴生活。“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治疗他的眼疾,但是我们想在经济上对他给予帮助。”解放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祁志富告诉记者,他们这次来就是要为他办理社保,让他每个月能够多领75元。
“所有的都登记好了,不久社保就可以下来了”。祁志富拉着黄大爷的手,叮嘱他要好好生活,注意用电用气安全,有困难要及时向社区反映。黄大爷很是激动,不停地对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谢谢祁书记来看望我,关爱我,还常自掏腰包给我买蔬菜。真是感谢政府对我们残疾人的关爱。”
据介绍,今年以来,社区开展了32场助残活动,慰问残疾人50余人次,为他们组织残疾康复训练、健康知识讲座、为青少年残疾人发放金秋助学金等助残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邬明华记者同拥军)为了防小偷,安县一老太将3.1万元现金藏于家中一旧灶台的烟道里。近日,老太家中来客,她忘记此事,直接在灶台做饭,结果钱被烧糊,好在当地信用社为她兑换了大部分残币,才避免了损失...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