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姝
5月的绵阳,阳光灿烂,绿满城乡。昨(29)日,来自全国近百家党报的总编和记者马不停蹄地前往北川、安县,看特色、抓亮点,用笔和镜头记录绵阳创新发展的丰硕成果,身临其境感受这座科技之城的独特魅力。
欣慰
北川从伤痛走向新生
进入北川地震遗址的一刹那,时光仿佛又回到了七年前,空气一下子凝固了,肃穆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扭曲的摩托车,挤压变形的窗户,陷入地下只见屋顶的民宅……时间停滞了,两侧曾经林立的高楼、商厦,没有几幢可以辨清原本的模样。
肃立、默哀,向遇难同胞敬献鲜花。统一祭奠仪式后,大家纷纷寻找角度拍照。“虽然在电视上多次看到过北川的惨景,但是今天亲眼所见,还是深深的被震撼了。”平顶山日报社视觉摄影部副主任李永伟感叹道,北川老县城悲情之中透出了一种力量,那是中华名族自强不息、互相扶持的大爱,很容易触动灵魂。
“很压抑,也很感动!”遂宁晚报要闻部副主任周凯来过北川老县城多次,这次感受最深的是人们已走出伤痛,早已过上了新生活。在一处废墟上,他将镜头对准一处盛开的“对对红”,他说:“这就是新生的力量。”
新生,从田园里快速崛起的北川新县城,似乎更能诠释这个词的内涵。
由于时间紧,参观人员乘车沿永昌路及沿河堤干道参观这座年轻的城市。车到西羌北桥,隔河相望,大家眼前一亮:山环水簇,建筑精美,生机勃勃的北川新县城就在眼前。
沿途安昌河治理工程、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永昌河景观带、抗震纪念园、文化中心、步行街、禹王桥……这些建筑中,羊角、羊头这些羌族标志图案随处可见,浓郁的“羌”韵扑面而来。
车在行,景在移,一路上,大家临靠车窗举起相机不停地按动快门,希望把北川新县城的美好和精致,尽可能多地收入眼里、脑海里、镜头里,告知国人,告诉全世界。
“崭新的县城里,漂亮的民居、安全的学校、现代的医院、洋溢着笑脸的百姓,不难看出这座城从‘容貌\’到‘精神\’都已焕然一新。”六盘水日报社副总编辑赵芳感慨地说。
敬畏
光影交替构筑精神家园
百世不忘,山川永纪。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用它独有的方式,向世人讲述着天地沧桑、国之大爱!
“地球是美丽的,同时又会带来灾难。面对自然灾害日趋频繁的今天,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善待地球,顺应自然,保护家园。”科普体验馆外的墙壁上,醒目的标语令许多参观者陷入沉思。
海啸、地震、台风......科普体验馆内,虚实相融、动静结合的场景,让参观者在光影交替间,感受大自然的威力。
主馆——序厅,山川永纪浮雕群是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伟大史诗的缩写;“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是自强不息绵阳人的真实写照!抗震救灾展厅,同行们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述每一幅图片、每一尊雕塑、每一个场景背后的故事。
穿过重建之门,积极乐观的横幅标语、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丰碑式浮雕墙、《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巨幅国画、鲜艳的五星红旗等大幅图片,令参观者一扫前一段的悲伤阴霾,豁然开朗;尾厅内,一棵硕大的抽象树,自由地伸展枝叶、旺盛生长;《再还人间锦绣巴蜀》巨幅油画,将美丽家园再度呈现在观者眼前……“太不容易了!”六盘水日报社副总编辑赵芳眼里一直噙着泪水。她告诉记者,虽然地震已过去7年,但馆内生动的图片、影像和详细的文字,再现了灾难来临时,山崩地裂、飞石滚落、大地颤抖的情景,但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下,坚韧、顽强的绵阳人民群众带领着绵阳、北川一步步走向了重生。“之所以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胜利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这幅油画给予了最好的注解。
缅怀逝者、纪念大爱、感悟生命.....不少参观者表示,纪念馆虽然建在北川,但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先进的科学技术,光与影的时空转换,交织出生动一堂生动的感恩教育课,“走进纪念馆,便开启了一次感受社会正能量之旅,我们应该对这里报以敬畏之心,对自然报以敬畏之心。”
惊喜
现代农业通航产业魅力无穷
“这里的西红柿长在天上,辣椒结在树上,丝瓜有一米多长,南瓜有上百斤!”在北川维斯特现代农业园内,讲解员的介绍,让参观者心中荡起快乐和新奇的涟漪。
沿着石阶小道,映入参观者眼帘的,是一大片玻璃蔬菜大棚,棚内花卉、果蔬茁壮生长,集中展示着高山蔬菜、高山花卉,以及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
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现代高科技农业生态观光园。该示范园主要把丰富的北川高山农特产品资源和寿光蔬菜产业资源及市场能力结合起来,将北川高山农特产品推向全国,打造北川乃至全国的优势主导品牌。
现代农业的巨大魅力激发了总编记者们的好奇心,大家兴致勃勃地走进展示厅,一边参观一边感叹。
站在南瓜架下,陇南日报社社长张凤麟连连向同伴道:“好大的南瓜啊,怕是有几百斤哦!”石嘴山日报记者雷梦品尝完工作人员准备的西红柿,赞道:“这个西红柿真带西红柿味儿!”
行走在仙境般的大棚中,不少参观者都拿起手中的手机、相机、平板拍照。“真没想到,高山小农业做成了这样一个大产业”!参观人员感慨不已,“时间有限,没有来得及仔细欣赏里面的植物,只有一一拍下照片,回去再慢慢欣赏。”
现代农业园外,植保无人机、涵道无人机、无人飞机地面测控站摇身变为“明星”,吸引众多总编记者的目光。
“听了北川通航产业发展的介绍,令人振奋。”常州日报副主任沈向阳告诉记者,在中国西部的一个县上,能够提出发展通航产业这样一个高端大气的产业,很有气魄,也很有自信。“从总体规划上来看,目前各项工作还在进一步落实,但一条长1000米、宽30米的跑道已经成为产业园的临时起降点,发挥着重要作用。”
感叹
创新理念融入绵阳血液
在安县创业服务中心,安县有关负责人向总编记者们介绍了当地如何从政策上、资金上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积极性。
作为当地党委、政府扶持安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该中心主要为中小微企业、大学生创业等提供从企业注册到项目落地、政策扶持等一站式全方位全程服务,整合部门力量,配套优惠扶持政策,孵化培育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中心共入驻企业80户、创业商会1户。80户企业中有科技型企业33户、大学生创业11户、中介服务机构6户,企业拥有知识产权42件,并聚集各类企业、创业人才558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9人、硕士34人,共吸纳就业人员824人。
创业服务中心内,一家名为知觉科技的创新型企业,受到了参观人员的关注。知觉实验室、超验空间研发系统、三维视觉研发系统、点石玄武研发系统、可穿戴设备研发体统……一大批实验室的体验项目让参观人员眼前一亮。“我正在太空遨游呢!”、“我正在海上冲浪,好刺激!”……不少总编、记者纷纷参与体验,向同伴实时描述体验感受。“在这些体验馆中,似乎看到了人类的未来,科技改变生活就发生在身边。”达州日报社社长何文均说。
在川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先进的ABB机器人整车生产线让参观人员纷纷点赞。“整个生产流程全部由机器人控制,连一颗小小的螺丝都是机器人来拧,令人大开眼界啊!”十堰日报社总编辑王清由衷说道。
野马新能源汽车样品更是让总编记者停下脚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询问工作人员,“充一次电能跑多久,能开多远?”“现在面向市场销售了么?价位是多少?”“电池寿命有多长呢?”……得到详细答复后,总编辑者们对野马新能源汽车竖起了大拇指。“无论是抗震救灾纪念馆还是维斯特农业观光园,无论是知觉科技还是川汽新能源汽车,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作为国家唯一的科技城,绵阳不仅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密集的科技人才,更拥有超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衡阳日报社总编辑林新华说,“这些高精尖要素的叠加,正凝聚着绵阳科技城更加磅礴的发展力量!”
①野马新能源汽车引起大家的极大兴趣
②参观安县知觉科技公司
③聚焦维斯特农业示范园
(记者 任明勇摄)
新闻推荐
□记者闫静“绵阳这么优厚的创业政策,让企业和创业者都感受到科技城的魅力和胸怀!”来绵参加“百家党报总编重走绵阳看创新”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期间,参观完安县创业服务中心后,柳州日报副总编龚继...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