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魏星奎
连续4年获全省农业发展工作一等奖;2014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农业、农机项目双双荣获全省第二名,创历史最好成绩;全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在全省例检中合格率达100%;农副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态势……岁末年初,一系列来自各个方面的利好消息,全面展示了2014年绵阳市农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昨(5)日,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兰劲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农业部门将紧紧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机遇,主动作为,及时谋划,切实加大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力度,为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再作新贡献。
记者:刚刚过去的一年,绵阳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和亮点?
兰劲:2014年,全市农业系统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突破口,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成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种植业生产保持总体稳定。全市2014年粮食总产215.94万吨,同比减产0.48万吨,油料总产35.01万吨,同比增长3.5%。二是畜牧业提档升级实现新突破。预计全市全年生猪出栏391.97万头,同比增长3.21%,肉类总产量41.74万吨,同比增长3.35%。三是农机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全年共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443万元,新增农业机械25771台,新增18个农机合作社。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
记者:农村工作点宽面广,农业部门是如何保证重点工作推进的?
兰劲:2014年,我们始终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带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方面,全年整合各类项目资金6.16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21个、“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60.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4.74万亩。
西南种业高地建设方面,全市共建成种子良繁基地面积31.78万亩,建设安县、游仙优质高产新品种展示片2处,全市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方面,全市已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面积106.39万亩,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86.2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21.18%。
品牌农业建设方面,全年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03个,绿色有机食品34个,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282个。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面积达40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7%,实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全覆盖。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持续开展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省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样685个,合格率99.7%以上。
记者: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出台,今年绵阳市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兰劲:今年,绵阳市农业系统将继续坚持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调整农业结构,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继续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深化农村经济改革方面,今年,全市农业系统将改革重点放在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上,继续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全市2015年基本完成。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试点、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等试点工作,为全市农村改革提供典型经验。
新闻推荐
□罗明强本报记者赵烨从二环路西半环全线通车到城市西区至城南新区直通道顺利贯通,从圣水廉租房建成入住到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从绵阳历史坐标越王楼建成开放到马家巷改造展露人文新颜...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