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平:我不牛,我想做牛,做鲁迅先生笔下的孺子牛
●唐 虎:创作这部剧,是想把叶校长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播得更远
□本报记者 郑悦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安县桑枣中学原校长叶志平一生的真实写照,面对外界反对,他坚持搞疏散演练,把学生生命放在第一位;面对大地震,他虽感苦闷,但依然奋起,带领学校师生抗震救灾……日前,以叶校长为原型而创作的方言话剧《咱们的牛校长》获得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这一作品采用方言话剧的表现形式,让身边人来演身边事,为观众送上了叶志平坚守与奉献的故事。
小故事再现孺子牛精神
《咱们的牛校长》由安县文化旅游局创作完成,采用方言剧的形式,讲述了这位因在汶川地震中创造了学校无人伤亡奇迹的最牛校长平凡而辉煌的一生。全剧由《序幕》、《救灾》、《复课》、《重建》、《圆梦》、尾声《回家》等6部分组成,通过演绎叶志平担任桑枣中学校长后,不顾外界反对搞疏散演练、带领学校师生抗震救灾、张罗学校复课和学校重建、代表桑枣中学参加国庆60周年等故事,生动再现了叶志平校长孺子牛的精神风貌。“叶校长将生命教育视为一切教育的根本,长期坚持疏散演练、加固教学楼,把学生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这一点让我们非常感动。”话剧总编导唐虎说,之所以将叶校长搬上舞台,是为了将他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播得更远,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树起一个榜样,引导大家都来学习叶校长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为了更真实的再现叶校长形象,唐虎深入叶志平生活工作的地方,采访了叶志平的生前好友、同事及学生,并把自己关在楼上的小屋里静心创作。一个月后,一个平易近人、默默奉献的牛校长形象跃然纸上。
平凡人讲述身边不凡事
“我不牛,我想做牛,做鲁迅先生笔下的孺子牛”,“我们不需要豪华的学校,只要大楼牢牢的,路宽宽的”……
虽然《咱们的牛校长》的剧本在真实事迹上进行了二次创作,但许多台词仍选用了叶校长的原话,巧妙地拉近了话剧与观众的距离。
为了让话剧更朴实、感人,参与演出的30余名演员,除了叶志平的扮演者赵忠志和省内几位专业演员外,其余均是从叶志平生前的学生、同事、朋友中挑选的。唐虎告诉记者:“这些毫无舞台经验的演员大多与叶校长的感情深厚,常常流着泪一遍一遍排演,往往排演一段下来,大家都哭成了泪人。”经过1个月的艰苦排练,2011年9月17日,方言话剧《咱们的牛校长》在安县工人文化宫成功预演,该剧凭借其质朴的语言、华丽的舞美,感人的故事情节和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展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牛校长传递奉献正能量
从安县预演,到绵中剧院首演,到全省巡演,话剧《咱们的牛校长》感动了无数观众。“每场演出都座无虚席,演出结束时,观众全体起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去。”安县界牌小学老师、剧中桑枣中学副校长扮演者张良勇回忆说,看到话剧这样受欢迎,大家在感动的同时,表演更投入了。“虽然没有跟叶校长接触过,他的‘牛\’也只是通过媒体粗略了解过,但通过话剧,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叶校长的‘牛\’。”虽然是在三年前看过话剧,市民赵志力依然完整地记得每一幕剧情,他说,叶校长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师德风范,引人深思,一直激励着他坚守岗位、无私奉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体起立,请审判长、人民陪审员入庭。”随着书记员陈治铭的话语响起,审判长、公诉人、人民陪审员依次入座,拉开了本次“模拟法庭”活动的序幕。这是沙汀中学“模拟法庭”展演活动的...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