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有川菜之父之称的李调元将自己亲自配制的一种“肉馅成红色,外边成黄色,黄中透红”的食品命名为“红酥”。
清末、民国年间,大户人家逢年过节,逢酒遇席都要摆上这道特色佳肴。由于其选料特别,制作精良,口感醇香,老少皆宜,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代代相传至今。“红酥”以猪的肥膘肉作原料,把肉切成细丝,加入适量的葱、姜、花椒、盐等料,再加入红苕芡粉搅拌成干糊状,揉成团,待猪油加热至一定的温度后,放入油锅炸制成金黄色,起锅冷却后,切成条状,再裹上用淀粉等调和而成的稀粥,在油锅里炸制成黄色。待冷却后切成片状,再下油锅炸制,冷却后即可包装或装盘食用。与“十大碗”相配,成为很有特色的传统佳肴。
解放初期,“红酥”传承人泸丁香在安县秀水老红旗饭店炸制“红酥”,开启了“红酥”制作的小作坊时代。之后,“红酥”制作传到现任传承人李俊虎手里。作为“红酥”制作传承人,李俊虎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还注册了“李氏万兴”商标,取名为“满口香”红酥,并制定了“红酥”制作的企业标准,兴建了安县千佛万鑫食品厂,开启了“红酥”规模生产时代。
李俊虎说,在今后的发展中,他们将新建“红酥”传习所并授徒,让传统工艺和传统美食代代相传,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品——“李氏万兴满口香红酥”走进千家万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彭雪)“只花10元钱,就看了一场这么精彩的川剧演出!这样的惠民活动真是太好了!”市民李大爷近日在绵州大剧院看了“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季活动川剧专场后,高兴地说。实行公益票价的...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