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尧唐巍本报记者钟述强
在近日举行的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和四川省“群星奖”比赛上,安县打造的话剧小品《石榴树下》以独特的创作手法、诗情画意般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赞赏和观众的热烈掌声,获得戏剧类一等奖。
近年来,安县根据县情实际,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将文化建设、文化梦想和文化追求纳入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大坐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县域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创意文化,贴近百姓需求
国庆前夕,安县县委宣传部联合中国网、绵新网等数十家网站和QQ群共同发力,号召离乡创业、求学的安县人用《安县文艺》、其香居微信、QQ群等公众平台共同构筑起独特的精神家园。一石激起千层浪,此项文化创意主题得到积极响应。
在全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现场筹备会上,安县展场启用轻质展板、可伸缩三角展架流动式推出摄影艺术展品的新举措,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被亲切的称为“文艺轻骑兵”。
秉承“做百姓伴侣,做文化先锋”的自主要求,安县贴近百姓需求的文化创意层出不穷。
以“文艺轻骑兵”为例,安县在“落小”上下功夫,抢抓“微时代”机遇,全面整合“安县播报”、“政务安县”、“其香居”等微博、微信的力量,规范公众账号的“底线思维”,千方百计将碎片化的阅读主动权收归“帐下”,全力以赴把“文艺轻骑兵”扩容成为“文化轻骑营”,提升了安县的文化素养。
文化精品,植根百姓生活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安县通过大力培植精品文化,引领群众的精神生活。
为此,安县完善了《关于加快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土地、财税、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优化政策环境,在体制机制上给予有力保障;建立健全文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文化事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县内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扶持。这些举措的实施,催生了一批批文化精品的诞生:
央视在今年3月的《乡村大世界》海选中,安县金钱板非遗传人李诗吉的新作获得了满堂彩;数十位辽安两地作者共同编撰的安县《精神家园》,被喻为安县“文化工程的典范”;剧作家唐虎创作编排的话剧小品《两个人的车站》喜获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
越来越多的文学艺术爱好者们扎根民间,用“写安县摄安县画安县唱安县”的方式,培养形成安县群众崭新的文化自觉。
文化产业,提升百姓幸福感
宝林镇在试点调元文化产业化的道路上已经初绘蓝图;桑枣镇罗浮山文艺协会集团发展战略初拟;塔水镇“国学村”在文化兴村路上成果喜人;调元文化、沙汀文化、茶马文化等主题文化也正成为激活县域民生全新的兴奋点……
文化产业成长,百姓最为受益。塔水镇白塔村创建了远近闻名的“国学教育第一村”,发起人李治林将国学演变成治村“利器”,全村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安县通过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放大优势,叫响品牌,让文化潜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今年九月,安县还掀开“红色千佛”文化旅游“联姻”大幕,不遗余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联姻。“加快安县发展,要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发展硬支撑,提升安县的区域竞争力!”安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刚如是说。
文化活动吸引无数群众驻足观看 (徐尧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3日上午,安县教育研究室初中视导组到安县河清初中指导九年级教育教学工作。视导组采取推门听课,查阅教学常规资料,与学科教研组教师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准确地了解学校教学及管理...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