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县始终瞄准群众增收“靶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旅游“联姻”,促进农民由一产走向三产。政策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服务性收入,全县农民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安县农民增收渠道越来越宽,致富路子越来越多。2014年上半年,安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5250元,增幅12.7%。
政策落实 农业产业花繁果硕
乐兴猕猴桃走廊、黄土阳光菜地、高川和千佛中药材种植基地、沸水天豪魔芋……走进秋收的安县,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一派丰收景象。稻谷金灿灿、辣椒红艳艳、蔬菜绿油油,安县在搞好传统农业的同时,林下养殖、畜禽、水产等产业百花齐放。
为让更多老百姓受益,安县县委、县政府立足用好、用活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着力抓好现代农业重点县、林业产业强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加快转变,蔬菜、魔芋、中药材、水果“四大骨干”撑起了产业支柱。
与此同时,县财政还明确拿出100万元,支持安县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及相关政策的制定落实,不断健全农民增收体制机制。据统计,该县全面落实粮食直补、退耕还林钱粮补助等惠民资金7166.16万元,为全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提及农业政策的支持,安县陈氏油脂负责人陈前林跷起了大拇指。自从安县进一步落实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方面的有关规定出台后,老陈就向政府递交了申请,不到一个星期就进入审批阶段。前不久,老陈还特意向工作人员询问,得知这补贴问题不大。老陈对企业发展信心就更足了、腰杆就更硬了。
在系列激励措施和政策扶持下,安县农业产业化建设花繁果硕。上半年该县评审通过县级示范社30家,重点龙头企业11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8.86亿元;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个,新增市级示范合作社1个,带动农户64623户致富增收。
特色产业 助农增收果农笑
金秋九月是收获的季节。走进乐兴乡红心猕猴桃基地,沉甸甸的猕猴桃挂满了枝头,三三两两的农民笑呵呵地采摘着(如图)。
陈年辉是该镇新光村农民,为提高生活质量,早些年,他和其他村民一起外出务工,但在外的日子并不如想象中好过。虽然一年可以赚上点钱,但逢年过节却特别想家。走南闯北的陈年辉,觉得种植红心猕猴桃既能返乡,又能致富。在全部掌握红心猕猴桃的栽培管理技术后,他就开始在自家的山坡荒地尝试。
日前,陈年辉忙个不停,不是村民纷纷打来电话,寻求扩大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技术指导,就是客户来订单。今年还没到采摘期,陈年辉家的40亩果子就被定完了。这卖果不到两年,成本不仅收回来了,还赚了一二十万。
如今猕猴桃长势喜人,且外部市场也一路看好,这更增添了陈年辉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新光村人自发地加入种植队伍。目前该镇已发展猕猴桃种植近6000亩,带动发展种植户600余户,已挂果2200余亩,预计全年产量将达2100吨、产值达3360万元,猕猴桃种植户人均收入21975元。
融合发展 加快农业旅游“联姻”
近年来,安县充分依托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闲置用地等各种资源,通过抓好乡村度假型、农业观光型、产业带动型等乡村旅游业态,努力打造“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
在安县,乡村游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温泉养生游、农村山水游、花卉果蔬采摘、农(渔)家乐、休闲农庄旅游……乡村旅游越来越红火。
今年上半年,安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9.6万人次,同比增长65.4%,实现2.03亿元,增长80.27%。全县农家乐经营户达到56家。
2010年,安县到江油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后,便利的交通再加上政策鼓励,花荄镇红武村村民老张开起了农家乐,成了绵阳、安县市民休闲度假之地。加上绵阳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在花荄举行,更让他家农家乐美名远播。
农业与旅游业的“联姻”,让老张尝到了甜头。更重要的是,乡村游让广大农民从第一产业走向第三产业,推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乡村游的发展,加大了农村服务业比重,使得安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加速。以“花城果乡”为例,先后共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红武和联丰两个核心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71元,超过全镇平均值2199元。将农民增收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安县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张涛 冯婉萍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3日,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花荄责任区刑警中队通过缜密布控,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两名,破获一起丢包诈骗案。今年8月11日上午6时许,两名陈姓男子流窜至安县花荄镇,采用丢包的方式将一名67...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