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巍 本报记者 钟述强
近年来,安县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幸福田园新村”为抓手,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精品工程,形成了以点带面、梯度推进的绿色经济发展格局,引领全县农民走上农业增收致富路。
土地流转
转出“规模效应”
七月流火,罗浮山下却是绚丽如春、美景如画。由桑河路沿途而下,绚烂绽放的向日葵、亭亭净植的十里荷塘、芬芳扑鼻的玫瑰家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花拍照。
这几年,桑枣镇依托罗浮山温泉度假旅游区,以建设现代特色旅游观光农业基地、培育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切入点,流转土地集中发展,将“花式”农业打造成了安县特色农业产业的一张“金名片”,让不少农民尝到了甜头。
村民李代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去年起,李代金投资1200多万元,在松林、海水、立志、红牌、云丰5个村陆续流转了2000余亩土地,种上了大马革士玫瑰、向日葵,每日精心照料。今年4月,300亩进入初花期的玫瑰共采收鲜花12000公斤,产值84万元,烘制花茶1800公斤,产值180万元。“花式农业”惠及的不仅是合作社,同时也惠及了更多的普通群众。随着土地流转,较为丰厚的报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安县农委副主任李长青告诉记者,土地经营权流转突破了现代农业规模发展的瓶颈,许多特色农产品基本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助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截至上半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94720亩,比去年增加1.8万亩,预计增加收入1080万元,测算后人均纯收入增加292.73元。
特色种养殖
亮出农民增收“名片”
初夏时节,走进安县秀水镇石马村灵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十几个黑色的大棚格外惹眼,整齐地排在田野渠道的两旁,大棚内一朵朵灵芝,宛如朵朵祥云。
社长代平友大伯正忙着给灵芝喷水,自2011年开始种植灵芝,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今年发展70余亩,预计产量将达到20吨,可为农户增收150万元。“种植一亩大棚灵芝,成本投入2.6万余元,一次种植,生长期不超过2年,一年采两茬,除去成本和人力,亩平年收入8000元左右。种灵芝,投资大、风险大,回报也大。”代大伯介绍道。
今年,按照全县统一部署,秀水镇积极鼓励、引导全镇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先后在石马、顺江村建立了以种植灵芝、葛根为主的食药用菌高效示范基地800亩,在红桂村建立了以种植生产泡菜原料的海椒、豇豆、青菜等蔬菜种植的万勇蔬菜基地,在天竺、牌坊等村建立了以紫花菜、水果萝卜、西兰花等名优特蔬菜种植为主的基地600亩。在方林村建立了以仙草、海藻种植为主,长春村建立了以种植麦冬、甜糯玉米为主的示范基地150亩,全镇以特色种植为主的合作社达20多家。上半年,全镇特色种植面积达1.3万亩,预计可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同时,以石马红光生态养殖园为依托,在丘区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共带动100余户群众养殖林下生态无公害山地鸡、樱桃谷鸭、奶牛、肉牛等,预计受益群众人均增收350余元。
近年来,安县因地制宜,坚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狠抓新农村特色产业建设,打造农民增收“名片”。不仅如此,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区域布局。“花城果乡”、“阳光菜地”、“香草天空”、“养殖公园”、“幸福七里”、“猕猴桃走廊”连点成线成片,为滨水安县·美丽花城传递出一张又一张靓丽名片,成为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巨大“引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安县花荄镇新盛名城与格兰春天之间的街道新安装的路灯,全部都亮了起来,将水泥路面、广场道路、街边小巷照得通亮,附近的居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在这路段安装路灯了,晚上回家不光骑车看...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