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漫步安县城区,人们会惊诧于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大地、清灵的水域。这座刚好12岁的年轻县城,诸多荣誉集聚一身: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全球良好范例、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示范县……
安县是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是绵阳国家科技城军民融合集中发展区的重要拓展区。近年来,安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战略构想,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快进”工作基调,突出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主题,主动对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规划,合理调整县城建设布局,加速工业园区提质增效,加快新村建设、旅游产业和基础设施上档升级,奋力抢占县域经济发展制高点。
安县县委书记廖雪梅表示,安县发展动力、模式和路径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县域经济已步入科学发展快车道。
坚持绵安同城
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2014年,安县坚定“与绵阳科技城同城化发展”目标,把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和撤县改区工作作为当前面临的两个最大机遇,有序推进安县在县域经济发展上承接绵阳、联动北川、协作周边。
把高起点规划作为科学指引,将安县置身于川西北、成德绵区域范围内审视定位,认真研究绵阳科技城的城市、产业、国土、交通、新农村各方面建设规划,精心编制县域各类总规及控制性详规20余个、专项规划近30个,努力实现与全市“多规有机衔接”。重点对接科技城集中发展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县城“一城三区”发展规划,顺势而为调整所涉及乡镇的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完善其他乡镇的区域规划,力争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市、重点场镇和产业新村。
坚持提质增效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
五月,绿树红花点缀着安县工业园这块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在建设工地,在生产车间,无处不涌动着一股股火热的建设热潮。全县工业园区发展日新月异,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园区的载体功能越来越强。
安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德兵说,工业园区既是先进产业集中区、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同时也是改革创新试验区。
加快园区“裂变”,安县以花宝路为轴线,将核心园区拓展与宝林泛家居物流产业园相连,随着凯江工业集中区的升级与新型材料工业园的转型,以及科技集团、昊升三农、亚太传媒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的入驻,安县工业及园区正在向着加速起跳、跨越发展的目标奋力前行。
近几年,安县始终鲜明“举全县之力加快工业发展”导向,强力实施“一张表·心连心”,县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和项目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工业企业发展,并将清退出来的机关办公用房建成10000余平方米的创业服务中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81户,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29户,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5大主导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银河化学、朗迪公司、好医生药业积极运作上市。
按照“平台在园区,重点在产业,关键在企业,核心在项目”的工作思路,安县狠抓支持工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强力推进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现已入驻企业161户,吸纳产业工人2.27万余人,以汽车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医药食品产业园为核心区,“一区多园、一园一主业”格局基本形成,进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培育计划。
坚持产城一体
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稳步发展
生活在美丽城镇,步行三五分钟就可到达工作岗位;工作在产业园区,超市、公园、医院一应俱全……这个安居乐业、宜居宜业的梦想,正照进安县市民的现实。
近年来,安县始终围绕“打造科技城后花园”思路,五年来投资70.05亿元累计实施城建项目121个,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9.5平方公里,人口达8万人,形成了以工业园区为产业支撑、河西主城区为承载主体、河东新区为空间拓展的互动发展格局。
每一个见过安县河东新区建设规划效果图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即将崛起的新城魅力:横跨安昌江的雄伟大桥,漂亮的生态新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和宜居小区……前瞻性规划、大手笔运作,让城市蓝图如此多娇。
看得见的是变化,看不见的是变化背后的实干精神。按照县委提出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总体要求,建成150余亩的湿地公园、极富地方文化韵味的姊妹廊桥、近800米的水环境工程等城市亮点,正在实施约340亩的旧城区改造和投资约5亿元的水韵风情街等重点项目,一江两岸、水韵生态、四季有花的“滨水安县·美丽花城”魅力初显。
同时,依托“四纵两横两环外加两条生命通道”的交通体系,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和农业示范镇加快发展。全县商贸、餐饮娱乐规模企业达70家,高端商住房地产企业达18家,城镇人口达16.02万人,城镇化率达41.46%。
坚持产村同步
强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序发展
走进花荄镇联丰村,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宛若缎带环绕在青山绿水间,成片的柚树林、枇杷林、猕猴桃林在公路两边向远方延伸,这便是安县打造的最美乡村示范点之一。
联丰村还通过土地流转和“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领农户发展蔬菜产业,把土地变成工厂,把农民变成工人,把家园变成园林,平时在家门口务工的农民,每月就能挣2000多元。
联丰村只是安县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隅。多年来,安县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快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国现代田园新村”。全县已形成粮油、水稻制种、中药材、蛋鸡、肉鸡和生猪6大主导产业,建成“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234个、新村聚居点638个、新农村综合体3处。扩面连片建设115平方公里的绵安新农村示范片和70平方公里的辽安新农村示范片,“花城果乡”、“香草天空”、“阳光菜地”、“猕猴桃走廊”等产业片品质不断提升,绵安新农村示范片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4000元。推广完善“七统一分”、“联建联养”、“收益分成”等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组织202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个。安县魔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坚持彰显特色
强力推进旅游品牌多元化发展
今年3月,风景如画的安县罗浮山下,近千人参与的环山环湖自行车公开赛,将激情奋进的安县精神广泛宣扬。来自南充市勇士车队的选手徐鑫林说:“我们是第二次来安县参加比赛,这里的赛道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两旁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简直太迷人了!”
依托独特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以及境内丰富的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安县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次级突破腾飞的重要支撑之一,始终突出“休闲养生养老”旅游发展主题,切实做强“温泉旅游”核心品牌。罗浮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白水湖自然生态园区顺利签订开发协议,“中国春社·雎水踩桥”、环山环湖自行车公开赛等民俗文体活动赢得广泛赞誉。同步做优“花城果乡”城市近郊生态乡村旅游品牌,“辽安路乡村旅游产业带”和“龙门山沿山乡村旅游观光带”形成规模。
据悉,全县建成乡村旅游精品景区10余个,农家乐、乡村酒店总数达59家,直接、间接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今年,安县通过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验收,荣获网民票选的“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称号。
如今的安县,正从劳动力、土地投入为主向资本、技术投入为主转变,从生产要素流出向生产要素集聚转变,从相对封闭向全方位开放转变,从经济发展洼地向创业创新热土转变。
发展未有穷期,安县阔步向前……
花城的节日
华晨汽车零部件车间生产
新闻推荐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将要结束六年的小学生活了。在这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里,有数不尽的欢声笑语和美好回忆,虽然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事情已经逐渐地淡忘了,但是周老师对我的教诲,深深地...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