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安县开展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卓有成效,无一例因地质灾害直接导致的伤亡事件——
●全县有686处隐患点,5年来没有一例因地质灾害直接导致的伤亡事件。●隐患点纳入了群测群防体系,落实了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700余人。●全县共发放避灾明白卡4万多份,张贴在每户房屋的显著位置。
□本报记者 吴璟 文/图
5月7日,大晴天。看着这天气,安县国土局副局长贾平的心情也变晴了。“下雨就着急,天晴还可以稍微放放心。”
进入5月是汛期,安县的地质灾害防治也绷紧了弦。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平均每年安县都新增百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目前全县有686处隐患点,其中滑坡325处,崩塌159处,泥石流197处,地面塌陷4处,地裂缝1处,94%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集中在山区,威胁到近4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组数据,看得让人心惊。“但是震后这5年,我们也慢慢摸索出了门道。”贾平说,从开展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开始,该县以村组为单位,防治结合,截止到目前,安县没有一例因地质灾害直接导致的伤亡事件。
地毯式摸排 不留死角
说起地质灾害,一个绕不开的地方是安县高川乡。“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受山洪泥石流影响,高川曾多次成为“孤岛”。驱车前往,必会经过高川的唯一生命通道——墩秀路。“这条路是逢沟必流。”行驶在墩秀路上,贾平提醒。墩秀路沿河谷修建,15公里就有10多处崩塌点。进入汛期,这条路更危险。
“专题研究了好多次,但这个治理工程难度实在太高、投入也太大。”贾平说,治理困难,就得另辟蹊径解决。
今年3月,全县启动了以村组为单位的地质灾害巡排查工作,采取“群专结合”的方式,发动广大群众摸排地质灾害隐患,实时监控隐患点变化,同时组织专业队伍开展复查复核。
在高川乡新桥村2组,组长李显伦带着几个村民,把墩秀路附近的枇杷沟泥石流隐患点,再次仔仔细细地排查。
去年8月,枇杷沟发生泥石流,冲毁了25间房屋。所以,今年这个点位的实时观测尤为重要。李显伦说,不仅要拍照取证,更重要的是与去年做的防灾预案进行比对,随后,将排查结果统一交给专业队伍,重新定制今年的防灾预案。
不仅仅是枇杷沟。贾平介绍,目前,全县已将686处隐患点纳入了群测群防体系,编制了各隐患点防灾预案,同时落实了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700余人。“每一个隐患点,都制定详细的防灾预案,包括潜在危险、逃生路线、监测负责人等信息。”
“每一次排查结果,都第一时间向村民通报,务必让每一个村民都牢记于心。”贾平说。
“只要是开车的,对墩秀路上的每一个隐患点位置和危险都很清楚。”李显伦告诉记者,特别是在汛期期间,逢雨夜,村民们都自觉不开车出入,“现在大家都晓得了,暴雨之后,要巡查确保安全,再出行。”
贴上明白卡 加强避险
“天天都在说,我们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听说村上又要开始演练泥石流避险,高川乡二郎村村民陈金贵开起了玩笑。
记者到达高川乡场镇时,恰逢全乡开大会,每个村组的地质灾害监测员都被召集起来,策划近期将举行的地质灾害防灾演练,同时再次明确一个任务:确保每家每户的防灾明白卡已经落实。
防灾明白卡,全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户家庭人员信息,以及灾害体与本住户的位置关系,灾害诱发的因素,本住户应注意的事项等。此外,还用加粗字体,记录了应急救援人员和联系方式,以及撤离路线。这次落实,不仅要确保明白卡已发放到每家每户,还要求每个村民牢记明白卡上的内容,并由户主签字。
随后,记者跟着二郎村村主任黄官友到村上进行了检查。“老陈,上次贴的明白卡,你给家里人讲了没?”前不久发卡时,村民陈金贵家里只有一人,黄官友特意提醒他,要给家里每个人讲解一遍卡上内容。“当天我就讲了,这上面说的那条撤离路线,我们还去走了一遍。”老陈答道。
在黄官友的印象中,村民们养成避险的好习惯,也是近两年的事情。“明白卡确实很有用,所有避险信息一目了然。贴在大门上,村民有事没事还看两眼,加强印象。”黄官友说。
据贾平介绍,目前安县共发放避灾明白卡4万多份,张贴在每户房屋的显著位置。此外,从5月1日开始,全县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全县18个乡镇都有县四大班子领导带班值守,同时高川、茶坪乡进行重点防护,确保出现险情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璟)记者7月10日23时获悉,安县千佛镇宝藏村140名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转移。已被洪水围困40多个小时的他们,有21人被安置在宝藏村村委会的安全地带,其余都转移到了千佛镇小学临时安置点。7月8...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