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专访省政府法制办主任张渝田和绵阳市安县工商局局长周兆明
主持人:本报记者 刘春华
嘉宾:张渝田 省政府法制办主任
周兆明绵阳市安县工商局局长
在行政诉讼案中,“民告官”而不见“官”的现象时常出现,背后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原因?绵阳中院在这方面的探索意义何在?就此,本报记者专访省政府法制办主任张渝田和绵阳市安县工商局局长周兆明。
问:在行政诉讼案中,为什么很难看见行政首长的身影?
张渝田:一是因为法律本身没有硬性规定行政首长要出庭,行政首长可以选择出庭,也可以选择不出庭。二是面子观念作祟,怕当被告,总觉得打官司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如果败了,就更没面子。其实,在法制社会,诉讼的胜败都应成为一件很正常的事,没有什么不光彩,更不存在“丢面子”的问题。在法律面前,行政主体和当事人处在同一平面上,大家都是平等的。
周兆明:我个人亲自出庭的行政官司已有10多件。我发现许多行政官员特别是基层行政官员,虽然有法律意识,也尊重法院,但是缺乏庭审经验。庭审有严格的流程,没有庭审经验,不清楚上了法庭啥子该说,哪些话又不该说,怕把赢官司打成输官司,这些顾虑让许多官员不愿出庭,甚至不敢出庭。
问:对绵阳中院实施行政首长出庭司法建议制度如何评价?
张渝田:绵阳中院用的是司法建议书,我认为是恰当的。因为司法建议本身是司法文书的文种,是建议的方式而不是强制的方式,显得比较委婉。同时它又能提醒行政首长要直面纠纷,面对法庭。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这个制度本身的意义已经达到了。
同时,行政首长积极出庭应诉,充分体现了诉讼主体间的平等和对司法权威的尊重,实现了行政与司法、民众的良性互动。如果在绵阳中院发出的31份建议书中,没来应诉的只有两个,其余的都来了,这个探索的效果就比较理想了。但现在是前来应诉的行政首长只有两个,这说明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走的路还长。
问:对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有什么建议?
张渝田:从数字上看,全省的行政复议最近两年翻了一番,以前是3000多件,现在是6000多件。这与现在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有关,也表明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度提升了。所以,行政首长更要转变行政理念,增强法制观念,争取主动,包括积极出庭应诉。
周兆明:我建议在针对政府官员的法制培训中,加入庭审应对经验的培训。政府组成部门也可以通过公招或招募等方式,引进专业法律人才。我个人的体会是,现在针对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太多,外行看不懂,内行记不住。外面的专业律师,都不一定搞得懂。如果没有专门的法律人才给行政首长当参谋,行政首长出庭心也是虚的。
新闻推荐
5月21日,绵阳市第二届感恩文化节(安县)启动仪式暨“感恩奋进放飞梦想”文艺演出在安县文化广场拉开序幕。仪式结束后,举行了感恩文艺表演、绵阳灾后变化以及发展振兴摄影图片和书法美术展。现场,别具...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