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璟
10月21日,记者在安县县城看到,街道干净整洁、绿化道标准规范,湿地公园、滨水花城展现无尽魅力。改变,发生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
近年来,安县坚持科学治理,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提升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实现了治理深化延伸、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已形成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域化覆盖、全员化参与、规范化管理、联动化治理机制。
环境治理与产业化相融合
21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兴仁乡长沟村,迎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和泥土的清香,沿着整洁的村道前行,两旁的行道树在微风中摇曳。
随着灾后重建和产业发展,一座座川西民居新房盖起来,但村内的整体环境却不尽如人意。有的院落建起新房,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有的农房柴草乱垛,垃圾乱堆,禽畜乱跑,污水乱流。如何从农村实际出发,改善环境?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产业化相融合。”兴仁乡人大主席王成介绍,长沟村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文明生活创建、生态环境优化和生态养殖“五大工程”。村里把清理村内“三大堆”、治理村庄院落“脏乱差”作为首要任务,成立村容义务小分队,对村内道路、院落定员定责,亮化打分。农户落实“三包”责任制,垃圾全部实行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
“过去,垃圾粪便堆在路旁,排水沟多年未清理,臭气熏天。现在,治理了村道,硬化了沟渠,净化了环境,村民的卫生意识明显提高。”村主任严加银说,今年秋收时节,没有一户村民在村道上打晒粮食。
全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逐步形成 “路边绿树成荫、庭院花果飘香、水渠绿水缠绕”的复合生态环境。全村森林覆盖率达38.2%,呈现出“春天花正艳、夏天稻田绿、秋天硕果累、四季有景观”的生态效果,被评为全省2011年度环境优美示范村。
生态养殖快速发展起来,全村建现代标准化养殖小区48个、养殖合作社8个,人均收入达1.28万元。蛋鸡合作社的欣牧鸡蛋取得有机食品证书,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初具规模,实现了“产村相容”。
治理工作融入城市管理体系
中午12时30分,茶坪乡党委书记薛远超开始了一天的“卫生巡街”。同乡上其他干部一样,薛远超要负责一个片区的环境监督工作,每天须到负责的片区逛两圈,捡拾白色垃圾。
“乡干部全部在捡垃圾,其他人哪还好意思乱丢哦。”乡环卫工人金玉华说,“干部带头,人人参与,环境改变肯定快。”
通过近几年的恢复重建,按川西北民居风格统一打造的茶坪场镇已初具规模。为吸引游客,茶坪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坚持量力而行、以点带片、整体推进的思路,狠抓关键部位的整治。按“水清、流畅、岸绿、景美”要求,完成乡主干河道环境整治,河道保洁面达100%,并做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场镇道路由社区统一安排清扫人员定时打扫,随时维护,做到路面和道路两侧干净整洁。该乡还建起一支由5人组成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巡逻队,并建起日常管理、考核制度。
“我们通过安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快报、广场LED屏、电视曝光台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治理。”安县副县长许红介绍,安县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融入城市管理体系,以县城为核心,辐射18个乡镇联动的“大城管”模式,并实行“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的检查公示制度,重点抓好对城市主干道、道路出入口、农贸市场的整治,特别是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治理。
新闻推荐
春雨润物无声,文化抚慰心灵。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4·20”芦山强烈地震,回望昨日,再看今朝,震不垮的精神家园早已崛起新生。曾经的废墟上,已崛起新家园;如今的板房里,传出了美妙琴声。远在安县,巴...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