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安州新闻 > 正文

幸福村,因水而“活”

来源:绵阳日报 2012-09-16 04:22   https://www.yybnet.net/

9月14日下午,安县塔水镇幸福村,村民们忙着最后一批葡萄下架。说起今年的收入,70多岁的周锦友乐得脸上笑开了花,“少说也要收入上万元哦。”

这样的年收入,老周以前想都不敢想。今年,全村种植1200亩葡萄,每亩产量3000斤,收入近720万元。葡萄产业,正在这个灾后重建的小村庄里蓬勃发展。村党支部书记郭小虎说,这一切的改变,都得益于“最后一公里”农田水利的建成。

光靠买水致不了富

在幸福村,整齐漂亮的住房,干净平坦的村道,整个村子十分宜居。“经过灾后重建,村里的住房都得到改善后,老百姓发展产业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郭小虎说,经过多次考察,最后发现村里的土质非常适合葡萄种植。

种葡萄?简直是异想天开。一开始,村民们都这么认为。这是因为,长年以来幸福村都没有水源,任何种植产业对这个村子来说,都有点像“天方夜谭”。

虽然幸福村地处干河子沿线,但离水源地偏远。每年的春季农业用水,村里都是统一到隔壁村的提灌站购买。30块钱一小时,一次购买48个小时,一年购买4次。遇到天干的年份,买水都要靠“抢”。

缺水,主要原因是缺失了“最后一公里”,即末节渠道的建设。郭小虎告诉记者,地震中,村上的埝塘垮塌38口,沟渠损毁5680米。虽然经过重建,条件有些改善,但仍然“远水解不了近渴”。

产业发展,必须改善水利条件。引水入村,建设经费从哪里来?

据了解,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一直是各地的短板。各地水利建设资金也都向重大项目倾斜。郭小虎说,村里开会讨论了好多次,发现解决问题还得“靠自己”。

村民自筹30余万元修沟渠

去年初,村上几个干部带头承包了几亩土地,尝试种植葡萄。大家的想法是,先做一个尝试,让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激发大家的主动性,然后再商讨集资修建沟渠的事儿。

果然,这是一个妙招。第一个尝试种葡萄的幸福村7组村民李占会给大家算了一个账,未种植葡萄前,全年全家纯收入“封顶”就2000元,而尝试栽种1.2亩葡萄,纯收入可达8000元。这个“赚法”让不少村民“眼红”。随后,村上租了两辆大巴车,把有意愿种植葡萄的村民拉到农泉驿葡萄基地去参观。

一看就看出了大名堂。“小葡萄也可以发展大产业,这可能是我们致富的好机会哦。所以当务之急就是修好沟渠,引来充足的水,然后才能发展产业。”村民代芙蓉说。

今年3月,幸福村两委经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一事一议”会议研究决定,全村人均集资200元,共集资37.2万元。仅仅2个月,就修建沟渠2680米,塘堰新建5口。水引来了,新的葡萄苗也开始成片成片栽种起来。

安县水务局局长唐鸿告诉记者,幸福村并非个案。今年,安县把提高农业生产用水保障能力作为主攻方向,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自发开展建设的积极性,组织群众通过“一事一议”,解决好小农水建设所需资金、劳力。一年来,共完成各项小型水利工程1973处。全县新增蓄水量25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2000余亩,改善灌溉面积5000余亩,提高了农业生产用水保障能力。

如今,“最后一公里”渠道不再“拖后腿”,幸福村的发展也更有底气。“希望葡萄产业发展起来,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真正让幸福村引水而活。”郭小虎说,未来还希望以葡萄基地为载体,搞起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本报记者 钟述强 黄小山 文/图)

新闻推荐

安县桑枣中学全力打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一流教师队伍

本报讯“现在上课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可以随意拖动课件图像,还能在课件中增加备注,真的太好了!”开学伊始,在例行教研会上,桑枣中学数学老师罗世强兴奋地说。“5·12”地震后,灾区的校舍和设施设...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大山深处de护线人2012-09-17 04:22
评论:(幸福村,因水而“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