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眉山 今日彭山 今日仁寿 今日丹棱 今日青神 今日洪雅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今日仁寿 > 正文

濠上一髯翁 何处问亲情?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11-20 03:43   https://www.yybnet.net/

何处问亲情? □龚静染

1946年3月,复性书院东还前要求保护的函。 图片由乐山市档案馆提供。

复性书院同人合影。

(一)

/人物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马一浮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1935年5月,马一浮得知祖父马楚材的坟找到后,他给四川庆符县(今宜宾高县)县长戴宝蓀写了一封信,请求他保护好墓地。并在兴奋之余突生奇想,觉得既然祖坟都能够找到,也许就能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于是他另写了一张“寻表弟何茂桢”的启事,请戴县长代为寻找。

马一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这就得从头说起。壹 不患无文 但少福泽耳

马一浮祖籍浙江会稽东墅长塘乡(今属上虞市),但他出生于成都西府街,这条街因为在成都府的衙门所在地正府街的西边而得名。当年他的父亲马廷培入川很早,初入官场那段时间,大概就曾在这条街上住过。后来马廷培逐渐被重用,先做潼川府通判,后改任仁寿县知县,这是光绪十三年(1886)的事。

那时马一浮才四岁,取名叫福田,即以耕作为本之意,父母期望他成为品性优良的耕读人家子弟。而马一浮这个名字是他后来自己改的,意自《楞严经》中“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而这个名字有阅尽沧桑之意,甚至有人认为有黄老意味,其由来大概同他早年连续遭遇人生之不幸有关。

马一浮有三个姐姐,三姐仅大他一岁,在他7岁时夭折,母亲在他11岁时去世,二姐在他18岁时去世,父亲在他19岁时去世,也就是说他在20岁以前父母、两个姐姐均已离世。在他20岁那年,马一浮正好在上海做事,突然得到妻子汤仪病危的电告,连夜赶回绍兴,次日五更到家,而妻子已经“陈尸在堂”。马一浮在这月写下了“马浮之未来,其状貌又当变而为厉鬼”的字句,他的内心经历如何的悲痛可想而知,死亡的接踵而至,也让他的人生更加哀伤、惨淡和虚空。

马一浮的岳父汤寿潜曾经当过两淮盐运使、浙江咨议局议长、浙江铁路公司理事长等要职,是清末民初政商界的实力派人物。其思想也相当开明,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曾任命汤寿潜为交通部长,后改任赴南洋劝募公债总理,担当救政府财政之急的重任。汤寿潜对马一浮视之如子,看到他在妻子死后十多年中都未有再娶,便一直想把三女琳芝许配给他,“终继二姓之好”。马一浮也认可了这个想法,但汤琳芝身体非常不好,直到香消玉殒也没有完成这桩婚事。

整个家庭命运多舛,难道是有不吉渊薮在左右?马一浮母亲何定珠出生于望族,对马一浮的教育甚多,在她去世前的一天,发生过一件事情。那天,她指着庭院里的菊花要儿子作一首五律,马一浮应口而答:“我爱陶元亮,东篱采菊花。枝枝傲霜雪,瓣瓣生云霞。本是仙人种,移来高士家。晨餐秋更洁,不必羡胡麻。”其母听后大喜,认为孩子是可造之材,必有文墨前途,但也喜中有忧:“菊之为物如高人逸士,虽有文采而生于晚秋,不遇春夏之气。汝将来或不患无文,但少福泽耳。”马一浮在60岁的时候,回顾自己的一生,常为母亲的这段话感慨,而他确如晚秋之菊一样,没有得到过春风沐浴和夏露润泽。贰 寻人两年 表弟现杭州

1934年,噩耗再度传来,马一浮的大姐明壁去世。他在大恸中写道:“乃今而后,予天属之亲顿尽,其于斯世,真为畸零之人矣。”一家人只剩下他一人,而膝下又无子女,孤苦而终的阴影将他深深埋在了人生的黑暗之中。此时,马一浮感到了在余生中要活下去,需要亲朋的相偎,依赖求助之心顿生,“残年疾病怀兄弟,世路艰危仗友生。”也就在这样的心思下,人到中年的马一浮想起了远在四川的表弟何茂桢,因为他是马一浮唯一可能存世的亲人了。

何茂桢是马一浮的三舅之子,他的三舅何稚逸一生在官场沉浮,人生经历丰富,马一浮对其是极为敬重的。1909年何稚逸被贬,郁郁不得志,马一浮专门进京劝慰,还陪他同登庐山游览散心。此间,马一浮曾跟他谈到过自己的治学理想:“窃有志于二宗:欲为儒宗著秦汉以来学术之流派,为文宗纪羲画以降文艺之盛衰。将以汇纳众流,昭苏群惑。悬艺海之北辰,示儒术之总龟,振斯道于陵夷,继危言于将绝。”那一年,马一浮才23岁,意气风发,立下了人生的宏远之志。值得一提的是,后人研究马一浮,也多从他与何稚逸的这封信中来分析他早期思想的形成时期。

后来何稚逸到拉萨任大清驻西藏节度使,但遇到大清王朝倾覆之际,因同僚中有人起心盗取布达拉宫宝藏,想趁乱中捞上一把,他极力阻止,竟然招来杀身之祸。被杀的还有何稚逸的长子(何茂桢的哥哥),而何茂桢当时尚幼,被母亲带着侥幸逃脱。悲剧发生后,马一浮从此与三舅家失去了联系,这是1912年发生的事,当时马一浮26岁。不久又传来消息,他的二舅也先于1910年死在贵州,母亲的两个兄弟均已去世,且二舅没有子嗣,唯一剩下的就是何茂桢了。

马一浮发出“寻表弟何茂桢启”是在1935年,时隔23年之久,能否找到三舅家后人吗?

两年后的1937年4月,何茂桢突然出现在了杭州,他是看到寻人启事后寻到此地的。马一浮大喜过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表弟,让他在亲人相继离去的悲痛中有了一点安慰,“舍表弟远来相就,足慰迟暮之感。”

何茂桢的父亲被害前尚小,但家庭从此遭难,出生于诗书世家的他竟然没有能念成书,马一浮不禁为之惋惜。他的怜悯之心顿生,想把表弟留在身边,“惜其少更患难,不免失学,但气质甚佳,与之语亦颇能领会少分,吾外家世世有文,弟于彼属望颇深。”(马一浮1937年5月31日给熊十力的信)

但当时正值抗战初期,杭州岌岌可危,日机不时在杭州空中出现,生命随时可能受到威胁,何茂桢没有待多久便回了四川。叁 回到四川 办复性书院

没有想到的是,时隔一年之后,马一浮居然到四川办复性书院,落地乐山乌尤寺,何茂桢自然就来到了马一浮身边。当时马一浮初来乍到,琐碎杂事都是由何茂桢为之张罗,他最早住在乐山城外武圣祠就是何茂桢安排的。而后来何茂桢就一直在复性书院做事,书院的日常冗务大多由他来操办,如买油购粮、修缮房舍、渡舟捎信、接来送往等。确实,书院少不得这样一个人,而这一切都缘于马一浮三年前的寻亲。

其实,马一浮寻找亲人,主要是他的家族与四川有不浅的渊源,里面有很长的一段故事可讲。当年他的祖父、伯父、父亲都在四川做过官,马一浮的祖父马楚材在咸丰十一年(1861)任仁寿县典史,他有女无子,便将其弟的长子(系马廷培的亲哥,也即是马一浮的先伯父)过继于他;后来云南发生李蓝之乱,危及四川,马楚材应召到川滇交界一带平叛,“竭力守御,历时五月,卒以寇势猖獗,见危授命。先伯父德馨,相从战阵,亦以身殉。”(马一浮《呈庆符县政府》)马楚材和其子二人均亡后,埋在当时的庆符县,同治元年(1862)清廷特谕“于其殉难地方建立专祠”。但道阻时艰,后由马一浮的父亲马廷培把专祠修在了仁寿,这也是马廷培得到荫功,授其从九品候补当上仁寿县知县后的事。马廷培为官有政声,离开仁寿时,“县民刻石颂其德,拥舆泣送。”

这段经历若要更为清晰,不妨将马大成的文章《一代儒宗——马一浮先生的家史补订》中的一段列在下面作为补充:

马楚材,字兰舫,任四川仁寿县廷尉,赠盐运使知事,其有女无子,继其弟尚坤公长子丙鑫(字德兴)为嗣。咸丰辛酉(1861),其与德兴被匪寇蓝大顺俘获,不屈挖心而死,清廷褒扬,均授朝议大夫。为褒奖其功绩,清廷又驰书浙江求嗣者,尚坤公另一子廷培依序为后,承继为嗣。廷培,字德培,号冠臣,承继入川,初任四川叙州府佐幕,不久擢为四川潼川府通判,后调四川仁寿县知县。

在仁寿时马一浮虽然尚幼,但这段经历还隐约记得一些。他印象中最深的是老师何虚舟,马一浮当时曾跟着姐姐在他的门下受教,“读唐诗,多成诵”。马一浮从小聪慧过人,何虚舟曾经问他最喜欢哪句诗,他答的是李商隐《北青萝》中的“茅屋访孤僧”一句。何虚舟大诧,觉得这孩子身上有衲僧之气,而此事在后面得以印证,其孤绝人生实在是命中注定,连马一浮自己在年老时都不得不承认“虽不为僧,实同方外”。

马一浮到6岁返回浙江上虞,但童年的记忆犹如烙印,影响终身,他在17岁(1900年)得知恩师何虚舟去世时,说过“十年来,两姐均逝,何师亦亡,追忆儿时,为之凄极”的话。其实,这正是他一直挂念四川并多次产生入蜀生活的缘由,也是他在抗战军兴之时选择到四川创办复性书院的动因之一,“入蜀之志,怀之已久”。肆 亲缘了断 最后的告别

入蜀后有一件事曾牵动过马一浮的心。1943年5月,仁寿县有个叫徐子静的人,写信向马一浮询问过其祖父马楚材的“兰舫公祠堂事”,想“拟闻于当局,以便恢复祠祀”。马一浮便把当年的祠堂碑记给了对方,又把1935年为寻找何茂桢而给庆符县保护祖坟的函文一并交给了徐子静。此事又搅动了多年前的往事。

马一浮祖父死后是就近埋在了四川高县,专祠则在仁寿县,是他父亲在任时“捐廉俸立之”。此祠于光绪十三年(1887)落成,“购置祠田一处,在县属白果湾,折合水田十三亩六分有奇。又田中有屋一院,载粮二钱五厘。所有丈册文契俱交仓学局士董克知等保管经理,计入岁入,以为春秋二祭及当年香灯与岁修之需。”(马一浮《仁寿县先祖专祠碑记诸文跋》)只是时过境迁已经荒圮了。但他对此事还是非常看重的,虽说“此事兴废,系于贵邑民意”,但又说“贵邑耆老,或犹有不忘故烈,欲存敦历末俗之意者,似可量宜以告之耳”。当时马一浮已经名声在外,能给他的祖上树碑立传自然是件好事,而他常言“生长于蜀,蜀中尚有丘墓,亲故不乏”也有了可靠的依据。

也许是对亲情的渴望,马一浮为家族做过不少事情。如他整理马氏历代名人诗文,对马氏中卓有成就的人才搜寻在册,编撰有《马纪》《马氏艺略》《马氏遗文》《马家诗传》《马氏乐府》《马氏稽灵渊》等,分门别类,极为周详。当然,马一浮与四川实在是有冥冥中的相连,祖坟在蜀,父亲在川的宦游经历,自己在乐山长达八年的书院岁月,让马一浮家族在四川有了三代人的记忆。抗战胜利后,马一浮萌生东归之意,1946年3月31日,他在告别乐山后乘船归乡,“途经叙府时留一宿,往南岸坝观祖坟。”

从此亲缘了断,而这,也是马一浮对四川的最后告别。

新闻推荐

四川曝光六起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被问责典型案例

违规发放春节过节费、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红包礼金……13日,四川省纪委公开曝光六起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云雾深处党旗红2019-11-13 11:23
猜你喜欢:
评论:(濠上一髯翁 何处问亲情?)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