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眉山 今日彭山 今日仁寿 今日丹棱 今日青神 今日洪雅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今日仁寿 > 正文

破茧重生 本土文化迎来灿烂的春天还会远吗?

来源:眉山日报 2019-07-28 01:12   https://www.yybnet.net/

李氏大瓦房。记者观看花椒油制作前的选椒过程。

□本报记者 郭侨 文/图

当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灿烂;当贝壳划出最后一滴泪痕,珍珠的色彩才会耀眼。正是由于时间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运而生,仿佛一条奔流向前的大河,带着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希望。而在这巨幅海报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各个地方的本土文化又各有所长,共同构成了海报的颜色、内容、文字等。

近日,记者跟随眉山市仁寿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前往不同乡镇,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了一幕幕关于本土文化保护的画面。期间,或是在年长的百姓家中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或是走在崎岖的乡间道路上向下一个点出发,或是对一个文化片段反复收集反复整理……文化工作者的辛苦难以一言诉尽,文化收集工作的繁杂也难以用数字表达。

在采访过程中,一名文化工作者对记者说的一句话,让记者记忆深刻。他说:“现在很多关于本土文化的故事,并没有形成文字内容,而是通过老一辈口口相传。我们不加紧脚步,也许一名老人逝世,就意味着一个关于文化的故事随之消失了。”听来有些心酸。

在方家镇武通村7组方超明的家中,71岁的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本《方氏族谱》。他轻轻翻开封面,向我们介绍起方氏一族的来源。从他的描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因为大量人口迁入而渐渐形成的场镇,从荒芜到繁华,车水马龙往来不绝,迎来送往间人丁兴旺。我们准备离开时,方超明坚持打着雨伞送我们,他光着脚,撑着伞,穿着一件蓝色上衣还挽着裤管,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打扮,还是20世纪90年代的淳朴。

在不少古旧的大瓦房前,破损的雕梁画柱上依稀还能看到以往的昌盛,那一扇扇大门曾经迈入过多少衣冠风流的名士,曾经演绎过多少离合悲欢的爱恨情仇。而现在,它们静静伫立在风雨中,等待着有人去探索它们的过去。

沿着乡村道路,我们一路前行,在鸭池乡白村村的花椒基地里,一股“麻麻香”的味道扑鼻而来。最古老的花椒油制作工艺让我们叹为观止,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每个细节,和传承人聊天时,每一个故事都充满着传奇色彩。午后清风徐来,听着遥远的故事,似乎置身其中,大有一种“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的乡村体验,这也是在探寻本土文化时“忙里偷闲”的趣味。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一本族谱、一座瓦房、一个工艺,它们只是仁寿县浩如烟海的本土文化中一点星光,尽管微弱,但也代表着保护的步伐已经迈出,觉醒的意识正在形成。

所幸,还有这些文化可供我们去探究、去保护;所幸,还有一群人愿意为之付出大量精力和时间,以有限的人生来为无限的未来做贡献;所幸,还有从上而下的联动机制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基础,让每一步都走得稳、踩得实。

如今,越来越多破茧重生的本土文化被大众所熟知,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也日益丰厚,保护本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期待能点亮一片夜空;我们虽如一片纤细的绿叶,但仍希望点缀整个春天;我们虽如一叶轻巧的扁舟,但仍憧憬能惊动一片大海。

新闻推荐

绿色宜居 生态眉山

经过改造后的湖滨路,绿树疏朗,水岸更美。本报记者古良驹摄仁寿县文宫镇石家社区绿色环绕。东坡湖畔森林步道。丹棱幸福古村...

仁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仁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破茧重生 本土文化迎来灿烂的春天还会远吗?)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