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上封面新闻,看本文视频。
宋元时期,除以韩亿、韩琦、韩世忠、韩知古为代表的几大韩氏家族外,还有一大批韩姓文臣武将以及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人才。
在北宋的开国功臣中,有两个韩姓人:韩令坤和韩重赟,他们都是磁州武安县(今河北武安市)人。
韩令坤:
从征南唐、北击契丹建战功
韩令坤年少时在后周太祖郭威手下效力,历任铁骑散员都虞候、控鹤右第一军都校、领和州刺史。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升任殿前都虞候。
显德2年(955),韩令坤参与攻打南唐淮南的战斗。显德6年(959),韩令坤以马军都指挥使受命疏浚汴水,向东导入蔡水,以通漕运。
后周攻取扬州、泰州后,韩令坤加任检校太尉,任安军节度使。此后,他又从征南唐、北击太原与契丹,都建有战功。
宋朝建立后,韩令坤移镇太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
建隆2年(961),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韩令坤外放为成德军节度使。
乾德6年(968),韩令坤背疽发作而死,年仅46岁,被追封为南康郡王,宋太祖在讲武殿为他穿素服以示哀悼。
宋太祖录用韩令坤的儿子韩庆朝为闲厩使(掌管饲养宫廷马匹事务),韩庆雄为闲厩副使。
2014年7月,河北磁县磁州镇西来村西北溢泉北路的施工现场,发现了韩令坤的墓葬。韩重赟:
赵匡胤“义社十兄弟”之一
韩重赟是宋太祖赵匡胤“义社十兄弟”(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成员之一,“义社十兄弟”是赵匡胤发动兵变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之一。
韩重赟的经历与韩令坤很相似。他少年勇武,为郭威效力。
后周广顺元年(951),韩重赟补任左班殿直副都知。显德元年(954),后周与北汉的高平之战后,韩重赟以功升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
韩重赟也参加了征伐南唐的战斗,升任都虞候,后升任控鹤军都指挥使、领虔州刺史。
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时,韩重赟参与了兵变,“以翊戴功”,升任龙捷左厢都校、领永州防御使。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韩重赟出任殿前都指挥使、改领义成军节度使。
建隆3年(962)正月,宋太祖扩建皇城东北部,按洛阳宫殿图修建宫殿,由韩重赟督建。
乾德4年(966)八月,黄河滑州段决口,韩重赟督领军士民夫修建河堤。
韩重赟因为与宋太祖关系密切,不但没有被削权,反而多次肩负重任,受到他人嫉恨。乾德5年(967)初,有人诬陷说,韩重赟私下收买亲兵(殿前司禁军)为心腹。宋太祖大怒,要杀韩重赟。赵普在一边劝谏说,如果韩重赟是被人诬陷而死的,今后人人畏惧这个罪名,谁还敢来管理亲兵?难道由陛下亲自管理吗?
宋太祖没杀韩重赟,但解除了他的军职,外放为彰德军节度使。
开宝2年(969),宋太祖亲征北汉,韩重赟任北面都部署,夜袭契丹援军,获马数百匹。
开宝7年(974),韩重赟病逝,被追赠为侍中。韩重赟儿子韩崇训:
官至枢密院“二把手”
韩重赟的儿子韩崇训、韩崇业,都官居高位。
太平兴国4年(979),宋太宗征伐北汉,韩崇训随征,后代理麟州知州。
雍熙4年(987),党项军队攻打夏州,韩崇训领兵支援打败党项军队,改任夏州监军。
咸平元年(998),韩崇训调任石州知州,次年改任鄜州知州,多次击败党项军队的进攻。
咸平4年(1001)六月,辽军入侵河北,韩崇训参与抗辽战争。两年后,韩崇训升任枢密都承旨。
景德3年(1006),韩崇训升任为检校太傅、签署枢密院事,成为枢密院的“二把手”。次年八月,韩崇训以患眼疾为由辞职。
韩崇训的儿子韩允恭,官至礼宾副使。
韩重赟儿子韩崇业:宋太祖四弟的女婿。
韩崇业,字继源,娶了秦王赵廷美的女儿云阳公主为妻,授职左临门卫将军、驸马都尉。
赵廷美原名赵光美,是宋太祖的四弟,因避讳宋太宗的名讳而改名。赵廷美对宋太宗不满,暗中谋划篡夺皇位。
太平兴国7年(982),赵廷美阴谋泄露,韩崇业受到牵连,降为右千牛卫率府率,分司西京(今河南洛阳市)。
赵廷美被贬谪西京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韩崇业再次跟着遭罪,不仅被削去俸禄,而且连驸马的称号都没了,跟着赵廷美被贬到房陵(今湖北房县)。
赵廷美死后,韩崇业起任为静难军行军司马。雍熙3年(986),韩崇业出任宁州知州。
宋真宗即位后,韩崇业得以入朝为官。咸平4年(1001),韩崇业改任左屯卫大将军、领高州团练使。
第二年十月,韩崇业病逝,年仅41岁。他的儿子韩允升,官至内殿承制、阁门祗候。仁寿人韩驹:受到苏辙的推崇和赏识
两宋时的四川,社会繁荣,文脉大兴,是全国仅次于江南的地区,涌现出大量的人才。四川韩姓人中,以两宋之交曾受到苏辙赏识的韩驹最为有名。韩驹:向宋徽宗辞职反被升官
韩驹,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为陵阳先生,成都府仙井监(今四川仁寿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的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
韩驹自幼爱好读诗书,博及古今。他在游学时,曾拜在苏辙门下学习。苏辙很是赞赏他的才华,曾为他写了一首《题韩驹秀才诗卷》:“唐朝文士例能诗,李杜高深得到稀。我读君诗笑吾已,恍然重见储光羲。”
储光羲是唐朝著名的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苏辙把韩驹与储光羲相提并论,可见苏辙对他的诗作的推崇和赏识。
宋徽宗政和初年,韩驹离家去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囊中羞涩,投靠父亲的好友、内侍贾祥。
贾祥把韩驹写的《题太乙真人画》一诗送宋徽宗,宋徽宗很是惊奇。经过考试,韩驹被赐以进士出身,出任秘书省正字。
不久,韩驹因为曾师学苏辙,被牵连进“苏氏党”案,被谪贬出京,后又回朝任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笈。
宣和5年(1123),韩驹升任秘书少监。第二年,迁任中书舍人兼修国史。但韩驹上书要求辞职。宋徽宗很不解。韩驹说,如果只是写写诰书,粗通文墨的人都能干得下来。言下之意,是把他大材小用了。
宋徽宗没有同意他辞职,而是升任他权(代理,主持工作)直学士院。在直学士院,韩驹制词简重,为时人所推崇。
宋高宗南渡即位后,韩驹出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知州。
绍兴5年(1135),韩驹在抚州(今江西抚州市)去世,被追赠为中奉大夫。
韩驹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受到后世的高度赞扬,朱自清曾评价说:“韩驹诗言志……的主张是中国历代诗论的纲领。”元朝官员韩准:救灾济苍生的廉吏
据朱志军主编的《徐州古代廉吏》记载,元朝时,今江苏沛县出了一个救灾济苍生的官员韩准。
延祐5年(1318),韩准考中进士,历任承事郎、孟州同知(副知州)、河南儒学副提举、江西湖南道佥事、廉访使、御史等。
韩准在孟州(今河南孟州市)时,境内发生饥荒,又出现瘟疫。韩准组织赈灾,救济饥民,组织医生救治患瘟疫者。
冬天到了,韩准发动大家修建冰窖,储藏冰块。第二年夏天又发生瘟疫时,那些患者因服食了冰块而痊愈。
孟州境内黄河南边有一大片河滩地,是种庄稼的好土地。韩准叫属下官员带领百姓修堤围田,使这片河滩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每年都获得大丰收。
在江西时,湖北蕲春、黄岗有大股贼寇侵扰江西,官员们纷纷外出避祸。韩准安抚居民,组织守城,贼寇54天都没能打下来,只得撤退。
元末农民军首领陈友谅攻破南昌后,来见生病在家的韩准。韩准躺在床上,不起来,面朝墙,不看陈友谅。
陈友谅走后,还派人给韩准送干粮,韩准拒不接受。他瞅机会逃进福建,朝廷予以嘉奖,任命他为江西行省参政,后又任命为侍御史。
元朝灭亡后,他在衙署内堆上稻草,按当时的习俗,躺在草里,为灭亡的元朝守丧,坚持不投降。
韩准病情很重,但他坚持不服药,死时73岁。
新闻推荐
新华文轩仁寿分公司秉承“用心成就未来”的服务理念,响应教育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