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改投”量化资产有偿使用协议。
“拨改投”业主新修的羊圈。
通过“拨改投”修建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
(上接第五版)
“拨改投”——“星星之火”已燎原
清水镇白花村、金白村的财政项目资金“拨改投”很快就引起了各方关注,特别是把村委会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很多乡村都积极向县委农工办争取可按“拨改投”性质实施的项目。
2016年至2017年,在县财政配合下,县委农工办统筹整合560万元财政资金,继续开展“拨改投”项目试点工作,并积极调研总结推广经验。
2017年4月,仁寿县财政局成功争取到全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1000万元,为全县“拨改投”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该县1000万元的试点项目通过公开竞争方式最终确定了17个项目村,由村委会自主探索以“拨改投”改革为导向的多种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其中有14个村采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模式进行投资收益分红,有3个村采取自主经营模式。
2017年8月,县扶贫移民局积极试点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450万元,明确承担试点项目的专业合作社按财政投资额的2%/年、1%/年分别向项目村贫困户、村集体进行保底收益分红,分红年限不低于10年。2017年年底,全县按“拨改投”性质实施的支农项目资金达2000余万元,全县“拨改投”项目当年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
2018年年初,仁寿县结合全省“五补五改”中“补助改投资”工作要求,将“补助改投资”在全县正式落地为“拨改投”改革,纳入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并于今年3月,印发了《仁寿县财政支农资金“拨改投”管理暂行办法》,对“拨改投”改革的性质、资金范围、支持对象、收益分红、收益管理等方面进行统一明确。《办法》印发后,县级相关部门和乡村分别多次召开培训大会,使全县财政支农资金“拨改投”改革知晓面迅速扩大,全县掀起了争取“拨改投”项目资金的热潮。
为持续推进“拨改投”改革,除上级相关项目资金外,仁寿县委、县政府决定县级财政连续3年每年安排不低于2000万元的“拨改投”专项资金,支持社会信誉良好、产业发展集中连片、种植规模50亩以上(县级河长制管理的33条流域河岸线1000米范围内为20亩以上)、取得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定书,并在全县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
2018年6—9月,为保障“拨改投”改革全面推进,县委农工办、县财政局共同牵头对2016年以来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将支持资金达1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部按“拨改投”管理规定与村委会补签“拨改投”协议,并一并纳入“拨改投”管理。
自此,“拨改投”工作从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
“拨改投”——“锦上添花”变“雪中送炭”
“别看只有一两万,对我们社区来说解决了大问题,小到访贫问苦,大到修路治水,样样都需要资金!”大化镇水利社区支部书记刘建成告诉记者,社区将政府投资的道路建设、滴灌安装、水渠建设三个基础设施项目量化为资金193万元纳入“拨改投”项目,靠着分红解决了社区垃圾转运、亮化工程维护等大大小小十几件事情,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为让“炭火”烧得更旺、送得更及时,从试点至今,仁寿县“拨改投”改革资金逐年递增,从2015年的317万元、2016年的560万元、2017年的175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3800万元。
有投就有入,数据看变化:仁寿县“拨改投”改革增加全县村集体经济年度收入从2015年的3.17万元飙升到2018年的92.02万元;全县618个村(社区)均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其中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由2015年的597个减少到67个,1—10万元的由2015年的20个增加到541个,10万元以上由2015年的1个增加到10个。
如果说这些数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采访过程中从政府主管部门到项目受益方,再到村集体和群众,无一不对此项政策交口称赞,“多赢”的局面可以佐证数据的真实性。
首先是政府层面,“拨改投”改革让全县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42.2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油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产量6万吨;水果种植面积达到67.2万亩,产量58万吨(柑橘24.5万亩,产量34.6万吨;枇杷21万亩,产量7万吨;梨子6万亩,产量5.3万吨);花椒种植面积2.8万亩,产量0.4万吨。全县四年来共培育农民专合社714个、家庭农场608个、农业龙头企业21个、农业业主3800户。
其次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纷纷表示“拨改投”保底分红在3%以内可以接受,认为政府投入大大降低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负担,而政府投入的项目在质量上也有保障,省去了很多烦心的环节。“你看我基地里面到处都是滴灌设备,原本每亩要投入大约1400元,现在政府每亩补助1000元,大大降低了我的负担和风险!”满井镇石碑村柑橘产业发展基地业主高红武,看着自己156亩柑橘园内的果苗长势良好,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认为,每年定期兑现0.23万元的村集体分红是自己的分内之责。
第三是村社干部和广大群众层面,“拨改投”改革让项目建成的“死资产”变成了“活资产”,可以“钱生钱”,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为群众办事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增强了村“两委”的服务能力和凝聚力。同时,由于每年要依靠资产分红收益,过去村集体资产无人关心、流失风险大的情况也得到根本扭转。
新闻推荐
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全社会宪法和法治意识,营造新时代学法遵法守法的法治氛围,近日,仁寿县曹家镇网格员利用逢场日开...
仁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仁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