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法治宣传资料。特约通讯员 郭成钧 摄
法治文艺演出让群众在精神享受中接受普法教育。
法治宣传。
在刚刚过去的“12·4”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活动中,仁寿全县广泛开展学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各单位通过一周例会、专题学习会等形式开展会前学宪法100余次,覆盖4000余人次,并自行购买宪法读本,保证人手一册,人人学宪法;各学校上好一堂法治课,充分利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宪法学习讲座、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师生切实感受到了宪法权威,法治观念入脑入心……
上述活动的开展只是仁寿县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2018年以来,该县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在依法治县的探索上卓有成效。
服务法治仁寿建设 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打造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微信公众平台、12348热线平台为重点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按照“3+X”模式,在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的基本职能外,引入公证服务、律师调解、专业调解等服务项目。线上线下实现互联互通,让广大群众通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享受到便捷、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提升满意度和获得感……仁寿县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走在了全市前列,2018年5月15日,眉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县司法局召开,该局负责人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安排专业律师入驻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听“12348”法律援助热线,为来访(来电)群众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或建议。截至2018年9月30日,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72件,解答法律咨询3253人次,代书52件,接待来访群众3259人次;公证处入驻中心后已办理公证10000余件。
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截止到10月底,全县有334个村(社区)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建立微信群223个。10月初,县政府关于落实村(社区)法律顾问经费的文件印发,明确每年从村(社区)公用经费中列支2000元作为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经费。
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
积极打造“旅游法治”品牌
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将“谁执法、谁普法”作为“法律七进”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将执法办案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属地管理和上下联动相结合,把普法宣传教育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全过程,通过文明执法促进深度普法,通过广泛普法促进文明执法。通过会前学法、宪法专题学习教育、送法进机关等活动,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
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利用重要节点,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摆摊设点、派发宣传资料、法律知识讲座、现场法律咨询解答、普法游园会等专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仁寿特色“梨花节”“桃花节”等节日,打造“旅游法治”品牌。共发放法治宣传资料8万份、法治宣传标语200余幅、法治文艺演出20余场次、法治讲座10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万人次,编印《法治仁寿》季刊,全面展现了仁寿县开展依法治县工作动态及成效。利用特别定制的普法束口袋、纸杯、扇子、挂历等法治文化用品,宣传《宪法》等常用法律法规,截至目前,已发放普法宣传品2万份。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载体,打造普法新局面。一是更新普法宣传栏。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乡镇、村(社区)、宗教场所在办公场所分别以春节法治宣传、扫黑除恶、宪法学习为主题更新3次法治宣传栏。在重要交通要道、主要公路沿线、车站、广场等人群集中区悬挂法治宣传标语、LED显示屏显示普法标语,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二是推送普法短信。联合电信、移动、联通每周一次普法短信推送,共计推送40次,共计4000万条普法短信。覆盖仁寿县100万人口,让人民群众打开手机就能学法律。三是举办《法治仁寿》电视节目。联合县电视台制作《法治仁寿》电视节目,每两个星期播一期,现已播放10期,以以案说法为主要表现形式,播放仁寿县法治建设、非法会销、庭审现场等老百姓身边常用法律知识。四是开通电视开机法治栏目。联合县广电网络、县电信开通电视开机法治栏目,滚动播放法治宣传标语、法治动态、法律法规、法治视频等,让老百姓一打开电视就能接收到法治教育。五是开通“仁寿司法”微信公众号,设置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功能版块,自5月试运行以来,共推送普法信息66条。
“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突出重点人群普法,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措并举只为力争让全县广大群众进一步懂法、守法、用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秩序。
新闻推荐
特色水果。方杰摄机械收割。潘建勇摄丰收时刻。柯仲彬摄花椒产业。谭立新摄柑橘满园。张超摄年年有鱼。冯静摄现代农业。...
仁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仁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