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仁寿新闻 > 正文

黄龙溪,总让我想到故乡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11-27 04:02   https://www.yybnet.net/

□郑光福

前不久,我们一行人从成都乘车约两小时,来到曾经拍摄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朱德的童年》《芙蓉镇》等影片而名闻遐迩的黄龙溪古镇。

我们生长在川西坝,川西坝上各区(市)县的古镇古场见得不少,不外乎有几条老街道,一两座古迹寺庙,或历史上曾有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歌咏过此地,便闻名于川西坝民间。到黄龙溪前,我们想它与川西坝其他古镇恐怕也大同小异。然而,当我们一下汽车,眼前呈现的却是宽阔明净的河流,河上用木船架一座有300米长的大浮桥,随着河水起伏,桥也轻轻起伏,稀稀的行人头包黑白两种围团,身背尖底背篼在桥上穿梭;对岸一株很大的黄桷树像把巨伞独撑,那翠绿色的团叶大约把河遮去一半;树下一群人正买卖交换土特产品。河岸撒网渔翁不少,他们戴着斗笠,一会儿收网,一会儿放下,倒影映在水中,加上云彩有蓝有白的流动,这黄龙溪简直是一幅天然美妙的图画。

随弯弯河水远望,黄土低山浅丘的倩影也一一展现在眼帘。那绿色、黄色的植被在阳光下十分好看,我们知道那是满山丘茶树、红苕、地瓜、玉米、海椒。远处的山叫牧马山,是因三国时刘备的军马多养于此而得名。

山环水绕,是黄龙溪古镇的天然景观。我们初来此镇,观远景之后,自然得到古镇老街上转一圈。大家踩着满街的古老石板路,看那依河而建的吊脚楼、沿街而建的木质小屋,小小巧巧,古色古香,栏杆窗棂镂刻十分精致。

一路走到尽头,又见一座万年戏台,两株大黄桷树的枝叶几乎把广场遮遍,一株分丫黄桷树旁还有一小巧庙宇。古老的黄桷树旁置一小庙,这恐怕是川西唯一的特色,令我们和不少游人都十分惊奇。几位当地人见我们七嘴八舌议论,他们便争先恐后地介绍说,“这算什么!镇江寺前那株黄桷树每年还在树叉上长海椒呢!”“吹得太神了!”有人笑了起来。“真的,那是牧马山吹来的海椒籽在树上生长、开花,结出海椒来的!”乡人的解释,有鼻子有眼,不由人不信。另外,卖豆花的小伙子乐滋滋地说,当年谢晋先生的《芙蓉镇》有个镜头,就是在这棵“铺天盖地”的黄桷树下拍摄的。

午饭间,我们问黄龙溪镇取名的由来。接待我们的当地人拿出一本《古镇黄龙溪》,上面载有两种出处,其一为《仁寿县志》云:“赤水与锦江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土人谓之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其二为《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

黄龙溪处原并没有场镇,只因附近一处永兴场被大火烧光后,贺、乔、唐三家便承头在这山环水绕的地方建起场镇来。从街上的建筑群、石板路看,这古镇为场最早也不会超过明代,而大多数建筑的特色均为清代建筑。

据说夜晚月光下的黄龙溪古镇更有特色,当暮色四合,万籁俱静,一弯月儿挂在湛蓝色的夜空,镇上,一阵川剧锣鼓敲响了……讲评书的民间艺人粉墨登场,他们会津津乐道大讲开明王十二世(蜀王杜芦)战死黄龙溪、刘禅夜宿黄龙溪的故事。入夜,那叮叮当当的敲锣声,似乎敲出了“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幽美意境。可惜,我们没有在黄龙溪古镇过夜。

黄龙溪的一切,恍如在梦里,总让我想到自己的故乡:一样的月光,一样的照着婆娑的树影,一样的院坝里孩子们的笑声,一样的你来我往的民居风情……

新闻推荐

“四调对接” 助力纠纷化解

本报讯(彭娟记者郭侨)近日,记者从仁寿县司法局了解到,该局进一步完善优化调解组织网络,强化人民调解源头防控指导,积极探索建立...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书法家陈敦良2018-11-25 01:02
猜你喜欢:
评论:(黄龙溪,总让我想到故乡)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