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左)和安华伟一起查看柑橘长势。
在仁寿县虞丞乡遂资眉高速公路出口,距场镇3.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宁静而优美的小村庄,那就是以果树种植为特色产业的樊家村。民风淳朴的村庄曾经因为交通不便而经济滞后,经过脱贫攻坚大潮的洗礼,在帮扶单位、村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樊家村产业兴旺,村风文明,环境整洁,建卡立档贫困户16户28人也已经全部完成脱贫。
11月6日,走进樊家村1组贫困户安华伟的家中,他正在喂养放养在山上的鸡。喂完鸡后,安华伟又开始对8亩柑橘树进行打理,林下养殖的模式生态又环保。“家里有两个孩子,我辛苦一点,就想为他们创造好一点的条件。”安华伟说,目前挂果的柑橘有4亩,剩下的正在进行品种改良,50只鸡也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生活不都是这样,一点一点变好的嘛!靠着自己的努力,安华伟还修建起了新房,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以前我们村以种蜜柚为主,管理粗放,投入的劳动力少,收入也低,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甚至没有收入。”樊家村第一书记王雪峰介绍,为了改善这样尴尬的处境,几年前,立足优质的土壤资源和逐渐改善的交通条件,该村开始引进柑橘种植,其中以种植春见为主,上市价格远远高于蜜柚的价格。目前,平均每户贫困户家中都有3至4亩柑橘。
虽然贫困户的变化一点一滴王雪峰都看在眼里,但他仍然坚持每月走访贫困户,与其交心谈心,不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要加强与贫困户的联系,持续提醒他们改变‘等靠要’的错误思想观念。”王雪峰说,自己一直都在鼓励贫困户,要在自身努力与政府政策支持下做到脱贫不返贫。
仁寿县土地储备中心作为樊家村对口帮扶单位,也经常组织干部职工前去了解帮扶对象生产生活情况,并组织捐款捐物。在对接该村产业发展工作中,通过调研摸索并与驻村工作组多次探讨,该中心为樊家村提供种植果树苗木资金2.8万余元。
据悉,2018年,樊家村共实施并入住1户易地扶贫搬迁,1户地质灾害点搬迁新建,实现了全村再无住房问题。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村组道路4.4公里,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的基本出行条件。新建10口蓄水池,解决了村民部分生产用水问题。
不仅如此,该村文艺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去村图书室看书,晚饭后组队跳坝坝舞等都成为不少村民新的休闲娱乐方式。“今年重阳节我们村上还组织了坝坝宴,观看了文艺演出。”4组贫困户陈德安笑呵呵地说,每逢遇到县上“送文化”下乡,村办公楼前的空地早早都会挤满等待观看节目的村民。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王雪峰也列好了计划,当一项项落实到位后,相信樊家村的明天会更好。
加强学习,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教学,提高贫困户生产技术;依托村农民夜校,村图书室等阵地,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
坚持发展理念,保障贫困户不返贫,为实现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技术支持,让贫困户获得更好收益。
密切联系外部,扩宽增收渠道,加强与周边种养殖大户联系,引入新型经营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同时吸引外出优秀儿女回乡发展,留住年轻的思想与活力。
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措施,认真落实低保兜底、医疗救助等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积极争取扶贫教育资金,帮助贫困学生实施奖励,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就学问题。
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建设,做大做强,为全村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侨)11月7日,十三届仁寿县委第六轮巡察工作动员会召开。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县委巡察工作领导...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