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去过仁寿天峨的云板桥,就被朋友讲的有关云板桥的故事深深吸引。传说云板桥是古时一位有钱商贾为嫁女儿过花轿而修建,因云板桥地处幽僻的尖山村而生发出很多传奇故事。
我便由了心中的好奇,偷了个空去寻了云板桥的这份幽秘。走近云板桥,桥周围浓荫密布,各种植被繁密茂盛。尤其是桥下悬着的一块如意形状的石板雕饰,若不去特别留意,是很难发现的。因为不易被发现及地处偏僻,至今雕饰保存完好。
桥的右侧是一个观音塔。去的时候,塔里的观音像已被偷盗。路过的村民刘姓老人讲,周围老百姓都很敬重这个观音塔,如今只剩下空空的石塔。他是看着这个石塔、石桥长大变老的。云板桥和桥两边的石塔,以及竹林下被摧毁的石牌坊跟当地老百姓的生活都联系在了一起。老人说,以前通过这桥和桥旁边的牌坊,以及牌坊下的石板路可以向下通往内江市威远县的沙湾,向上可以通往仁寿的禄家,至于石板路能通往更远的什么地方老人就不清楚了。如今石牌坊已不在,石板路也不复存在,剩下离这里不远的升平道一截。
在云板桥上方还有一座用两块长方形的大石建成的石桥,这座桥当地人叫乌龟桥。据老人讲,这座石桥应该要比云板桥建成时间更长,因它窄小,所以商贾们要重新修建。这两块大石,长约两三米,宽约一米左右,随便哪块都上吨重。不知道聪明朴素的古人是怎么把它安放在河道上的。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只有绳索和人工。智慧的古人给我们留下了科学上的思索和空间上的遗产。
问及关于云板桥的故事,刘姓老人只是笑笑,说现在社会好了,也就没那么多离谱故事了。随后老人带我们去离这里不远的升平道。这条道与云板桥是一条线,古时是威远与仁寿相连的重要交通干线,如今只剩下山上几百米的石阶还叙述着曾经的过往。
去升平道,路经一石桥,也是一座老桥。如今老桥上面加了一层厚厚的水泥,硬化成了一座能过车的渡桥。老桥虽老,却能过车渡人,不经人指点看不出它的年代久远。以前,离这座桥几十米的下游还有一座二三十米高的石塔,当地人称它为“箭杆塔”,说它就像一支箭一样直指天空。桥与塔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当地老百姓口中流传的民谣:“桥是弓,塔是箭,一箭射到翰林院,子孙儿女盅米吃饭。”
经过老桥一公里左右,有一岔路口,升平道就在左面上山的路上。升平道起首处有一岩刻,上面镌刻了修这段路的时间及人名,以及因何而修建。升平道修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是一位唐姓人为祝祖母七十一大寿而修筑。人生七十古来稀,古时的老人能活过七十实属不易,所以她的后人也以修路做纪念,祝福老人长寿。
走在古老的石梯上,辈辈代代人走出的凹痕依旧风霜不改。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刘姓老人所指的石板路延伸的方向,有山,也有水。古人,就是通过这条现代人已经废弃的石板路走出了天峨,走出了自己的生活。走在这样的老路上,没有思古之幽情,更多的只是想象,假若自己穿越回百年,打着粗布伞,抑或是背着包袱,走在这石板铺就的讨生活的路上,应该是一种何等的模样。
天峨的传奇不是来自于传说,也不是来自于神话,而是云板桥和升平道留给今人的艺术价值和思考。生活在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时代的我们,在茶余饭后,完全可以放下琐事,去触碰古人所给予我们的时代旧痕,去感受一下不同时代给予人的生活回响。
新闻推荐
今明两日迎返程高峰 看好易堵路段 交警提醒:一般交通事故快速拍照、快速撤离
国庆大假即将结束,不少出行市民陆续返回,10月5日下午,省内多条高速迎来了一波返程高峰。据四川交警预计,10月6日、7日下午和...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