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仁寿新闻 > 正文

滋兰养蕙:从乡村教师到高级记者那些事 本报记者 李成

来源:眉山日报 2018-01-01 08:11   https://www.yybnet.net/

这是一个责任感与节奏感超强、博闻广见的大舞台。

这是一个充满事业情怀、创新激情和团队精神的大熔炉。

一晃,进入眉山日报社工作已有十九个年头。十几年来,亲历了报社由四个版报纸演变为今天多媒体集群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报纸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提升的每一步变革努力。

本人从一名见习记者编辑入门,先后担任过教育周刊部、经济新闻部、记者部副主任,教育周刊停办之后曾一度担任市领导随行记者,再后来领办教育专刊、三农专刊,现在从事前期编辑工作。30余件作品先后获得四川新闻奖,并出版三农创新实践深度报道集《看见村头》。

今天聊几个小故事,藉此为滋兰养蕙的《眉山日报》二十华诞祝寿。

1.《教育周刊》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报社事业发展与教育战线宣传的需要,促成创刊不久的《眉山日报》与地区教委决定联合创办一张教育报——《眉山日报·教育周刊》。由此,我与《眉山日报》结缘。

1999年9月,教育周刊部筹组工作基本就绪,但还在寻找一个承担一版要闻编采工作的合适人选。

而我当时在仁寿乡村中学工作,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十多年。虽然教书办学没什么突出业绩,但是喜欢干一行钻一行,教育管理课程一直从中师、专科、本科读到高级研修班,长期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几乎所有寒暑假都泡在教育科研上。先后承担了多个省市级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而且是全省农村中小学获得省政府首届教学成果奖的第一人。这些,或许给当时在《乐山日报》科教新闻部工作的王军主编留下了一点小印象,加上时任县教育局长的张景华等同志热心推荐……呵呵,摇身一变,一个乡村教师幸运成了记者。

然而新的岗位,事情更多,要求更高,责任更大,生活更苦。

那个时候,自己负责的领域和版面如果出了什么差错,主动认罚还自责得茶饭不思;

每逢报纸上机印刷,无论多晚都会守在印刷车间,看看报纸“最后的效果”才放心,躺下了还在思考下一周的报道计划;

下基层采访是最快乐的时光,从搭班车、骑自行车,到后来骑电瓶车、摩托车,样样“专车”都玩过。常常途遇暴雨跌倒了,爬起来揉一揉,赶紧推起车子回去赶稿子……

采访对象那份尊敬、信任和感激的目光,编辑部小伙伴们被中学生当星追的场景,教育系统从领导到老师普遍给予的认同,连续三年保持期发量30万份,省内外不少报社都来《眉山日报》取经……这一切,让激情根本停不下来,再苦再累依然是雄赳赳、气昂昂,收入很勉强但还是干得津津有味、奋不顾身。

2.难忘陈英老师在那一瞬的生命定格

新闻是一门科学,而且首先是一门“实践学”,更是一门“人学”。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党报记者,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方正的人”。报道青年英雄女教师陈英,可以说对我人生观的影响是特别大的。

翻开当记者后的第一个采访本,十九年前令人心灵震颤的“那一瞬”又浮现在眼前。

1999年11月1日下午4时许,仁寿县龙马镇东街岔路口,一辆失控的农用运输车正向两名在公路中间打闹的幼儿冲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路旁闪出一个矫健的女性的身影,只见她横跨一步,一手拽住一个孩子,奋力往路边一甩……在两名幼儿脱手得救的刹那间,无情的车轮碾过了她的身躯……

她,就是两个月前刚从大学毕业走上凤梧中学讲台的女教师陈英。现场目击者说:“当时车子已经那么近了,她完全清楚原地不动就是生,上前半步就会死!”在那危急一瞬,她迎着死神上前一步“拽”出两个小生命的矫健身影,惊天地,泣鬼神!

但是,就在我去采访那天,媒体上还只是把它作为一起车祸伤亡事故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

11月3日中午我接到报社和教委领导的采访指令,赶到龙马已是下午1点过,下车后马上到事故现场附近寻找和接触目击者。一路采访,直到4点左右才发觉尚未吃午饭。

由于当时缺乏继续了解更多信息的条件,我决定马上赶回报社,把已经掌握的这些东西先行披露。无奈末班车途中抛锚,没能赶上4日报纸的截稿时间。新闻稿《壮举惊天地——人民教师陈英舍身勇救两幼儿》,11月5日在本报头版显著位置以套红标题见报。这是当时国内媒体第一个对陈英舍身救人义举的肯定性报道。报道引起地委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一周后,本报又刊发了由张宏平主笔、本人配合采写的长篇通讯《用生命谱写的青春壮歌》。

11月16日,中共眉山地委作出向陈英同志学习的决定,赞誉陈英为“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当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典范、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巾帼英雄”。在地委和仁寿方面亲切关怀下,陈英的母亲和姐弟日后生活和工作也得到了妥善安排。2000年1月,省政府授予陈英“革命烈士”称号。2001年10月,中宣部等授予陈英“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那一瞬”,见证了陈英舍身救人的英雄行为。

作为一名记者,或许我们根本无法完全揭示新闻事件的真相,但完全可以深入现场、接近真相。

而我刻骨铭心的,依然是陈英“那一瞬”所蕴含的人生价值对我思想灵魂的洗礼。每当想要懈怠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陈英老师迎着死神上前一步“拽”出两个小生命的矫健身影。

3.三农情怀就是一个深度记者的诗和远方

一路走来一路歌,酸甜苦辣有“抹多”。回想起来,最锻炼人的还是其后专注于三农报道这十来年。

2005年5月下旬,我和同事深入市内东、中、西3个生态文明家园试点村采访,意外地被几个村一些共同的东西所吸引,提炼出了“村民富,因为我们跟上党支部;村民富,因为坡上栽有摇钱树;村民富,因为村里有套好制度”的村镇发展新趋势,发表系列报道《三村采访见闻与启示》。这组报道恰恰“暗合”了后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

精到的三农深度报道,既是当今媒体和读者备感稀缺的内容资源,也是检视媒体品位和生命力的重要标尺。做一个合格的三农深度报道记者,要有不忘初心的情怀定力,要有内容为王的职业信仰。

——三农情怀是一个农口记者必备的“定海神针”。十几年来,我与三农工作者、基层干部、农民广交朋友,跑遍了全市每个乡镇以及八成以上的村子。具有热爱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精神和深度报道的新闻旨趣,你才会老老实实去干好与此相关的一切“幕后的活儿”,一刻不忘对得起党的农村新闻宣传工作重托和关注你报道的父老乡亲。

——深度积累是三农新闻报道的“压舱石”。变化就有新闻,了解来龙去脉,方能开眼、明势、知新。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史,记者胸中要有许多“不同版本的厚书”。十几年来,我所学习积累的三农背景资料,足可在电脑上装两三个G。每一场新闻采写,就是去读一本厚厚的书。

——思辨报道是新闻敏感与报道深度水平的“分水岭”。“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这要求记者带着思考去采访,去辨识各类事实现象,在现场和感动中捕捉灵感与活鱼;带着研究去写作,调动积累,探究真相,厘清报道对象变局的逻辑关联;带着职业精神去作业,专业化深度策划,单元式素材萃取,多视角交互报道,更多更专业地聚焦三农领域发展环境之变、生产方式之变、生活方式之变、内心世界之变。

凡是既往,皆为序幕。感恩《眉山日报》这个大舞台,感恩广大读者朋友以及所有给予我支持和宽容的报道对象。一个记者的诗和远方就是报纸和您!

新闻推荐

仁寿县召开2018年重大项目推进会

本报讯(记者钟烨)为推进全县重大项目高质高效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2月25日,仁寿县委副书记、县长顾贵鹏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仁寿县2018年重大项目推进工作。骆三勇、杨红兵、徐燕、邱磊等...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滋兰养蕙:从乡村教师到高级记者那些事 本报记者 李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