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幸
瓦屋深处,岷江河畔……一个个眉山传统村落,散落在山水之间,像藏于深山、隐于平原的佳人,唤醒了人们的乡愁记忆。
近年来,眉山市先后有洪雅县高庙镇花园村、瓦屋山镇复兴村、青神县汉阳镇汉阳场社区入选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此外还有9个省级传统村落和5个市级传统村落。
如何保护传统村落,让它在“古色古香”中焕发光彩?近年来,眉山做了许多探索与实践。
眉山传统村落资源丰富
眉山传统村落资源丰富。截至目前,眉山市有3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9个村落入选四川省传统村落,5个村入选市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保留了完整的青羌民俗和楚人后裔文化;青神县汉阳镇汉阳场社区则是传统的明清民居风格的街道式村落;四川省传统村落——丹棱幸福古村自然环境优美,保留了传统的农耕文化……
“眉山市传统村落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乡镇镇区内的街道式村落,一种是镇区范围外的自然生态和谐式村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村落都具有特别珍贵的价值。
近年来,眉山市坚定不移地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坚持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文化传承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传统村落,不断发掘传统资源,创新保护模式。
今年以来,围绕举办“历史村落的未来”国际会议,眉山市还积极创新思路、创造平台,与国内外专家学者探讨研究,努力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好方法、好路子。
古村落保护任重道远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汉阳古镇内部分老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正在修护。”青神县汉阳镇党委书记刘欣说,近年来,青神县组织了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古镇进行整体修缮,内容包括危房改造、街道景观修护以及民房修复等。“但是我们当地的修护队伍的专业性和管理力量上还有所欠缺。我们希望能对接更专业的部门,给我们提供专业的帮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眉山市不少传统村落建筑由于年代久远,少人居住,存在坍塌、漏雨等问题,有的已经影响到文物本体的安全和风貌的保存。为了遵循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原则和规定,不少传统村落亟须专业单位和配套资金对村内的传统建筑进行更专业的管理和修缮。另外,在一些没有入选传统村落中,依然有需要保护的传统建筑和文化遗址。
“开发+保护”成倡导模式
如何在保持原有村落建筑和传统村落文化“原真性”的前提下,对村落建筑和风貌进行规划、保护,提升古村历史文化内涵,让传统建筑的生命得以延续,焕发新的活力?
目前,探索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寻求保护、开发两者“双赢”的道路,成为各地比较倡导的模式。眉山市对此也有实践。丹棱幸福古村便是其中一例。
幸福古村本是传统的农耕村落,经济基础薄弱。这几年,当地政府按照“风貌特色化、功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设施人性化”的建设思路,通过乡村再造,向旅游市场提供“民宿+度假”的乡村生活方式,保护了村落,也唤醒了“乡愁”。自2016年3月11日幸福古村开村,该村已累计接待游客近四十万人次,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带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示范。村社与公司统一打造,村民参与人人保护,既提高了幸福古村的管理、经营水平,也使传统村落在开发和保护中找到了平衡点。
保护工作一直在路上
一直以来,眉山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后成立“民保工程”领导小组,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等工作组,制定了相关保护实施方案,通过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实现国保、省保、市保和城镇历史建筑、农村代表性林盘院落保护全覆盖。
2016年8月5日,眉山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眉山市传统村落保护和建设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重点保护好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生态自然、乡村环境,使眉山市传统村落的传统特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弘扬,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培育,进一步让村落美起来、经济强起来、村民富起来,在全市起到一定的试点示范带动作用。
眉山市还对各个传统村落制定了规划,并在规划前对每个村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做好村落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地质灾害、基础设施、人口经济等相关情况的普查。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专家进行项目策划、规划,明确方向,合理定位,实现“一地一规划”“一村一方案”,注重村落传统空间的完整性,保持建筑、村落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内在关系。划出保护的过渡区和发展区,实现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协调推进。将村庄、社会经济发展、土地保护利用、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文化发展等一并统筹规划,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本规划建到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辜嘉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今年以来,青神县高台乡从“夯基础、...
青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