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变成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将数学从抽象的高塔上拽下来,让它融入生活。只有当数学知识与孩子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时,数学才不再是枯燥的数字游戏,才能让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中倍感亲切与真实。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做呢?
一、带领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走进数学新知
人与人之间,第一印象很重要。同样,孩子与数学知识的第一次接触也是不容忽视。那么,如何安排好孩子们与数学新知的初次见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孩子们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帮助他们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与此同时,也可以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给孩子们观看了一个动画片断:学校要举行一场足球赛,要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小明帮助学校铺设草坪,草坪要铺多大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片断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是他们非常熟知的,所以他们和数学新知有了第一次愉快的碰撞,很快便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二、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知识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可以说,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为了使孩子们能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通过这样的表演,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还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
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让孩子们们通过展开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这些有趣的游戏,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让孩子们更加喜欢数学。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懂得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灵敏地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只有这样,数学之于孩子们才不会是永远站在高塔上的抽象学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辜嘉伟)为进一步做好国庆节期间全县安全工作,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9...
青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