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青神新闻 > 正文

《百坡》二十年 独木已成林 本报记者 刘娟

来源:眉山日报 2018-06-01 08:08   https://www.yybnet.net/

《百坡》杂志。2009年10月参加《百坡》文学创刊十周年庆典笔会的省内外作家在青神中岩唤鱼池合影留念。2017年04月《百坡》召开本土作家座谈会。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东坡区本土作家彭晓兰欣喜地将自己的散文《因为百坡》投递到《百坡》编辑部邮箱。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篇散文是她送给《百坡》的20岁生日礼物,表达了她对《百坡》这个“娘家”的感恩之情。

彭晓兰是眉山市第一小学的老师。她说,没有《百坡》就没有她现在的生活。能从偏远的东坡区崇仁小学考进眉山城区的名校,《百坡》对她的影响功不可没。

以《百坡》为梯,如今的彭晓兰已成为全市优秀阅读推广人、东坡区作协副主席,经常在省、市各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生活得优雅、自信、从容。

时间回到2004年。《百坡》举行了首届中小学生征文活动。时任崇仁小学语文老师的她,指导两名学生投稿,双双获奖。2006年,《百坡》再次征文。她和学生的作品又一次突破,均获一等奖。“如果没有《百坡》的两次征文,我的人生会不知有怎样的不同?但我确切的明白,这一步步的前进,让我有了飞翔的渴望。”

创刊于1998年的《百坡》,是东坡区文广旅新局和东坡区文联主办的一本文学季刊。今年,《百坡》20岁了。20年来,《百坡》始终坚持纯文学办刊方向,坚持“弘扬三苏文化,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办刊宗旨。不仅封面雅致、大气,内文质量也上乘、耐读。被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张新泉誉为“具有省级刊物水平的县级内刊。”

县级刊物省级水平 《百坡》为何如此“牛”?

市政协主席王影聪是一位作家。一次,他的散文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北京领奖时,就有人对他说:“你们眉山市办的那本《百坡》非常好。”王影聪听了,哈哈大笑说,“那哪里是市里办的,那是我们的一个区——东坡区办的。”对方听了,一愣,立刻竖起大拇指。

回望《百坡》20年,白发苍苍的执行主编李永贤说,“我们就是按自己坚持的路在走,不急不躁。”

话虽简单,但《百坡》能走到今天,在业界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实属不易。《百坡》是文学季刊,创刊后几年,因为经费问题,最困难时一年只能出两期,但始终在坚持。

李永贤说,《百坡》的3位编辑张贵全、雪夫、棱子,都是视文学为生命的人,最困难的时候始终没离开。后来,在《百坡》顾问徐康、周纲、克非的共同努力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百坡》经费得到了保证,编辑不再为出刊经费发愁,编辑质量也不断提升。

在用稿上,《百坡》不讲关系,不讲情面,只看质量。编辑张贵全坦言,他们为此得罪了不少朋友。同时,面对“大家”的稿子,如果不适合《百坡》的内容编排,《百坡》编辑也会大胆请他们换稿。

坚持质量第一,不仅体现在稿件和图片质量上,在设计、编排方面,《百坡》也精益求精。雪夫是《百坡》的美编,以前《百坡》的稿件、图片编好后,要送到乐山进行排版印刷。有时刊物出来,却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既然不满意,雪夫就决定自己学。“他把自己学成了版面设计专家,还被《四川文学》请去当过美编。”诗人徐昕说。

责任扛在肩上 《百坡》“花儿”次第开

虽然是内刊,但《百坡》在面向全国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对本土作家的挖掘和培养,把培养青少年文学爱好者的责任扛在了肩上。目前,《百坡》已成功举办七届中小学生征文比赛,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百坡》新生代。在《百坡》的作者群中,有医生、律师、老师、记者、工人、学者等等,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马怡是思蒙的一位历史老师,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5月11日,她将自己的散文作品《宅》《记忆·三苏祠》打印出来,交给《百坡》编辑指导。编辑逐句逐段对她的文稿进行分析,并指出问题。“这个标题太大,应该改小一点。”“这个细节很到位,生动,有画面感。”听了编辑的话,马怡十分喜悦。

这样的写作指导,《百坡》编辑几乎天天都在进行。在他们的鞭策下,眉山本土作家像花儿一样渐渐绽放。李海燕从乡村教师变成了一名优秀的报刊编辑;陈立从乡村教师变成了小有名气的新生代诗人;若若从一名工人变成了东坡区地税局骨干,变成了作家、《百坡》编辑;邹和忠、孙文华、袁志英、王利芳、郑晴霞、李晓群等,也成为《百坡》的重要作者。

如今的《百坡》,受到了四川省乃至全国文学界的好评,得到了张承志、熊召政、李国文、赵玫、傅天琳、张新泉、流沙河、李更、任芙康、蒋蓝、祝勇等全国一大批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的大力支持并长期赐稿。《百坡》已成为东坡区、眉山市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名片。

面对领导的表扬和名家的肯定,李永贤不紧不慢地说:“这固然是件喜事,但百坡一直是这样走的。说我们好,我们不骄傲,说我们差,我们也不灰心,按自己的节奏,不要乱了方寸……”

《百坡》20年了,下一个20年如何走?东坡区文广旅新局主要负责人张睿眉表示,将更好地为《百坡》做好后勤服务工作,让《百坡》更好地智慧人、启迪人、帮助人,影响力越来越大。

名家眼中的《百坡》

内刊,尤其是文学类内刊,虽经审批操办,但无权公开发行。故而,大多属于鸡肋。从人到钱,从钱到物,无不捉襟见肘、举步维艰。四川眉山的《百坡》,就是一家内刊。于偶然中结识,竟能一读多年。想必该刊亦会有内刊难免的难处,但绝无寻常内刊的俗气与躲闪。从外到里,也就是说,始终素朴典雅的装帧,多数有血有肉的页码,让每一期,都缀满文学的春花秋果,带给看官意外的喜悦。一些平庸内刊欠缺的内功、内涵、内敛、内秀,《百坡》全有,并一以贯之地,散发出东坡故里古往今来的墨香。2018年2月

(任芙康,文学批评者,多次担任鲁迅文学奖评委及第七、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

清洁的精神——贺《百坡》创刊十周年。2009年10月

(张承志,著名作家,有《金牧场》《心灵史》《北方的河》《黑骏马》,作品多次获奖。)

三苏故里名满域中,十年百坡万紫千红。2009年10月

(熊召政,著名作家、诗人,作品《张居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一个内部发行的区县级文学季刊,在整整十年里,坚持着纯正的文学性、宁缺毋滥的个性,以干净、清爽的面目,让与之照面的大小文学人过目不忘,实在是自身品质、品位的原因。《百坡》是一本区县级办的省级大刊。

(张新泉,著名诗人,《星星》诗刊原副主编,《鸟落民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外地人眼中的《百坡》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就20年了。不过,我认识《百坡》可没有那么久。记得是在2004年的某一天,曾鸣跑到我办公室,说有一家刊物的编辑张贵全很欣赏我在《诗家》上连载文章《诗歌的故事》,欣然决定应约去眉山。

聚会是在三苏祠,在场的除曾鸣和我外,还有3位刊物的主人:主编李永贤谦和少语,烟瘾大,有兄长风度;诗歌编辑张贵全俨然世纪末的最后一位夫子;美编雪夫风流倜傥,说话斟词酌句……幸亏棱子没在场,她怕烟味,我怕她怕烟味。我们一谈起杂志和文学,总有吐不尽的酸水,当然,还有苦水。三杯两盏淡酒胜却人间无数。

那年头,地方和县市有刊物的不多,而《百坡》却让人眼前一亮!单从朴素大方的封面设计和内文编排就让人喜欢。带回家一读,更是肃然起敬了,书中无论是小说,散文都有较高的质量,尤其是诗歌更是出彩。我在上面见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张新泉、白莲春、蒋雪峰等,而本地创作队伍也很整齐。尤其让人提神的是上面的诗大多质量较高,精致而耐读,绝无滥竽充数,装神弄鬼,故作高深的玄虚之作。我在心目中为之定位为——地方办的“省刊”。能在这样的刊物上发作品,我视为一种荣幸,之后便成了常客。记得在2011年还参加了他们举办的大型《百坡》诗歌笔会,到会的有北京《诗刊》社的唐力,《星星》诗刊的梁平、龚学敏,《四川文学》的牛放,聂作平,重庆的傳天琳,李元胜及来自省内的数十位实力诗人,济济一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会后,我还专门为他们写了一组诗《百坡诗会写意》算是答谢。

(著名诗人 龙郁)

20年前诞生的《百坡》,就是“朋友圈”一家颇具特色的茶馆:有东坡故里的典雅,有勤快掺茶的“幺师”。南来北往的朋友们都喜欢来此坐坐,品茗小憩,坐而论道……20年过去了,许多“茶馆”为了招揽茶客都进行了装修,各种风格让人眼花缭乱。然而《百坡》这家茶馆,依旧是熟悉的大榕树,茶桌上显露岁月的木纹,氤氲的茶香,“幺师”依然热情好客,用古音十足的眉山话,招呼着文学驿道上南来北往的茶客……祝福《百坡》!

(高旭帆 作家、资深影视编剧、自称《百坡》老茶客,勤饮茶讷于言)

《百坡》一晃二十年了。

我与《百坡》结缘17年,《百坡》已成为燕露春的一部分。

燕露春是一家开在成都锦里西路的小茶叶店,是许多南来北往的文化人的“客厅”。他们在这里短暂停留,聚会,喝茶,聊天,读书。

《百坡》,是他们喜欢翻看的杂志,也是我乐意与茶一并相赠的礼物。

因为《百坡》,我认识了很多《百坡》的作者。喜欢听他们聊《百坡》和《百坡》故事。听他们说《百坡》好,我高兴,说不好,我着急。

17年来,每一期《百坡》,都会从燕露春走出去几十本。成都的士书馆还为《百坡》设了专柜。当我在甘肃张掖图书馆,也看到《百坡》专柜时,惊喜万分。立即拍下来,发给了《百坡》编辑若若。

《百坡》是眉山的,也是我们的。我祝福《百坡》再走十年,二十年……

(唐丽娟 成都读者)

本土作家眼中的《百坡》

1998年,《百坡》问世,一办就是20年。全国各地的作家、文学爱好者都爱在上面发表作品,俨然是个全国性的文学期刊。我有幸在《百坡》上发表过大小不等的作品,也参加过《百坡》举办的一些活动。让我钦佩的是守护《百坡》这块净土的幕后、台下的人,包括历任主编、编辑,比如李永贤、李永攀、雪夫、张贵全、李旭忠、徐昕等等;对棱子、若若两位女将,我不能不谈谈关于她们的点点滴滴。

棱子的眼睛不好,可对读者、作者负责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她严厉起来,对于一般作者的感觉,就好比小学生站在班主任面前一样,战战兢兢。一篇文稿经她的认真指导、校正,干干净净、十分得体。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为我改编指导《藏羌小妹妹》《黄龙入仙》等文稿,改得很深入很优雅,不仅在刊物上发表,还获得了当年全国旅游散文二、三等奖的奖励。此后,我都称之为“棱子老师”,凡有作品总想找她予以指点赐教。

《百坡》的另一位受人尊敬的编辑是若若。她文静心细,对文稿编选同样精益求精。我的一些拙文经若若一打磨指点,可读性增强了,感染力更丰富了,也让我不得不称之为“若若老师”。而她总说“不能这样称呼!”但是,我的文稿经她一指点一改一校正,就是增色不少,这是事实。这就是老师的呵护。

平心而论,办一本文学刊物不难,难的是办好一个文学刊物。坚守呵护20年,办好一本内刊就更难。然而,《百坡》做到了,做得很好。这得益于它的守护者,得益于东坡老家、快乐眉山的文学阵地的坚守者,得益于这些执着的幕后英雄……

《百坡》已走过20个春秋,下一个20年正在走来。历史是记载足迹的,足迹承载着历史。不论是什么时代,什么年代,都需要文学阵地,需要《百坡》这样的文学阵地,更需要守护百坡的幕后英雄、无名英雄。

(王影聪 眉山市政协主席、作家)

二十个春夏秋冬,我,我们,与《百坡》互为背景。当初夏再次莅临,当我们又一次从四面八方相聚于此,此刻,我特别地难忘二十年前的“5·23”,难忘仙女山、象耳寺,那一场文学的阳光、雨露和蝉声。印象中,有那么一群文青,在东坡读书台,小声窃窃,大声嚷嚷,毫无什么顾忌。牛放,李赛,聂作平,还有谁,几个较着劲地掰手腕,较着劲地喝大酒,谁怕谁?那干云天的英雄气呀……白连春挽着一高一低俩裤脚,天一腔地一调,满嘴不太习惯,又似曾相识的川南乡音。宋奔,雪夫,贵全,耀聪,林歌尔,棱子,谢红……我想说,这个方阵,才情和颜值都真的好到爆!那个晚上,我和张生全失眠了,因为与白连春神吹闹的,吹就吹了,一吹竟然通宵……好了,煽情的话就此打住。2018,我更想说,《百坡》坚守不易的,既是眉山文坛的优良原生态,也是彼此的共同追随。七千多个黑与白,或雕刻了《百坡》,也雕刻了你我。但诗歌文章永恒,唯生命之树常青!让我们同亲爱的《百坡》互致祝福!

(沈荣均,中国作协会员,思想随笔作家。)

我第一次得到《百坡》的垂爱是2008年。《百坡》的老师联系上我,约学生征文和教师作品。

当时的我只知道,这是私立学校不曾得到过的美遇,受宠若惊。那次学生征文全军覆没,我却因祸得福,得到了《百坡》老师耐心的电话指导。

在外省公立学校教书十多年,屡屡参加征文,即使有学生获奖,却从未得到过评委老师的直接指导。我又惊喜,又惶恐后怕。

后来,《百坡》又一次征文。有了《百坡》老师的指导,这次我精选了三篇,分获一二三等奖。

最成功的是邹晨梅的一等奖《忽视与珍视》。她的原稿题目是《父亲》,主题是身为建筑工人的父亲一直以来对女儿的默默付出和女儿恍然大悟后的感动。我谨记《百坡》老师对我的指导,题目不能过大——我的《父亲的手抄本》原题就是《手抄本传奇》——首先要修改题目。导师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先找班主任,了解到她是个用功的学生,因从小就没有了母亲,十分内向。班主任还希望通过征文打开邹晨梅的心结,让她找到自信;再找邹晨梅,挖掘出她的创作初衷是对父亲的内疚,抓住这个内疚感加以引导,让她认识到内疚感源自对父亲的忽视,相比之下,父亲对她就是彻底的珍视。于是,从“忽视与珍视”角度入手加以修改,主题也提高到了心理剖析和心灵健康的高度。获奖以后,我和班主任都明显地感觉到,邹晨梅和父亲的关系比过去亲热了许多,她学习也有了意外的进步,真可谓一举多得。一年后,她如愿地考上了东北的一所理想大学。

2013年秋季,我再次接到了《百坡》征文大赛的通知。得知了我的《母亲也是妇科医生》将在上面刊发,很是感动。《百坡》在我的生命中,从工作需要变成了心灵陪护,从曾经的依恋升华为爱恋。

后来,《百坡》老师让我和其他作者一起学习多篇文章的修改,进行全面提高的训练,成立了以小组为单位的改稿会制度。小组不断产出优秀作品发表于《百坡》。

(吴红冰 高中教师)

【本报图片均由 雪夫 提供】

新闻推荐

万景·中岩广场交房公告

尊敬的万景·中岩广场业主:您好!你所购买的万景·中岩广场B号1#、2#楼住宅,东坡巷子2#楼商业,A区地下车位已具备交房条件,将于...

青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百坡》二十年 独木已成林 本报记者 刘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