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洪(左)向工作人员了解市民参观画展情况。
本报记者 余毅 文/图
作为一名书法家,他不仅用创作反映时代的文化脚步,并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路上默默耕耘、奉献,传递着一个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他用翰墨丹青渲染市民生活,为展现眉山文化魅力而努力。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他情系民生冷暖,传递爱心温暖。他,便是市政协委员、市美术馆副馆长徐晓洪。
4月11日,市美术馆的“眉山人画眉山”写生回顾展已接近尾声,但前来观展的市民仍有不少,徐晓洪自然非常忙碌。趁着他忙碌的间隙,记者记录下这名政协委员的故事。
翰墨丹青书写人生
徐晓洪从小喜欢书法,但条件限制,只能自己学习写字。进入大学,他开始自学书法,并渐渐享受练字的过程。大学毕业后,他志愿到新疆一所石油学校当语文老师。新疆的沙漠、雪地都是他畅快挥毫的场所。
以前,徐晓洪练楷书,后来师从德艺双馨的书法家林峤、侯开嘉等老师,遂开始讲究笔法,改从篆书入手。现在,除了向名家、前辈学习,他还和全国各地的书法名家、爱好者不断进行交流。谈及书法,他说:“其实,书法家就是一个文化人,不仅要有学识胸怀,还要有做人的风骨情操,要有一种传统文化精神。”
在徐晓洪看来,书法艺术浩如烟海,要像蜜蜂采蜜,不断采集所长,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使他常游历于当代各书画名流之间以达笔畅神怡之道。王羲之、怀素、苏轼、黄庭坚等大师的书法都是他学习、临摹的对象。其中,他最爱黄庭坚的草书,因其风格更强烈、更抒性情,更能引起自己的共鸣。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平常游走于自然山川之中给他的灵感也尽显于其作品中。
徐晓洪的作品兼有前人的定式,也有自己的变化,开章注重抒情,用笔大胆,从墨色的浓淡枯湿,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通篇之间等书法章法的矛盾与统一,爆发出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其作品曾获得中国书协举办的教师书法作品展最高奖,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展览中展出,并参加了中国书协举办的西部研修班。
然而,书法毕竟是一门艺术,欣赏书法,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因为这门艺术太抽象,而遮蔽又极重,需要欣赏者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徐晓洪本科是学中文的,在川大读研则主攻美术学,因此不仅能从其作品中看到他对文化的思考与理解,对传统的把握与运用。而且他在书法理论、技法研究、美术评论等方面也开拓出了自己的艺术领地。他的书法论文入选全国第九届书法研讨会,曾经获得四川省第三届书法学术研讨会最高奖,并有几十篇专业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书学》《书法》《收藏参考》《收藏人物》《书法赏评》《书法报》《书法导报》及大学学报等专业期刊杂志。
爱岗敬业奉献光华
沉醉于翰墨世界,徐晓洪悠然自得。他说写字修身养性,耐得住平淡,“功”“性”双修,才能神采灿然。同样,他对工作也是一丝不苟。不管是在三苏祠博物馆、东坡宋城指挥部,还是现在的市美术馆,他都爱岗敬业,勤恳工作。
在三苏祠博物馆,徐晓洪负责馆藏研究与保护工作,常常需要在文物库房工作,对文物进行清点、除虫、修复等。在库房中工作难免有有害气体,但他从未考虑这些。“经自己手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文物,绝不能出错。”他说,自己深感这份工作的责任,每一个动作都格外小心翼翼,生怕有一丝疏忽和误差。他还曾参与眉山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炎炎夏日,他在进行野外考察、绘文物图纸时中暑,全身冒汗、发高烧;寒冬腊月,在青神中岩寺将石刻碑文拓片,他双手长满冻疮……在他看来,弘扬眉山历史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虽辛苦却享受。
徐晓洪在东坡宋城指挥部工作时,则需要做大量的群众工作。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向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人请教,甚至购买相关书籍学习,他用热心、诚信与耐心,最终得到群众的肯定与支持。
2014年,徐晓洪从三苏祠博物馆调到市美术馆工作。很多人一听说他到美术馆工作,都开玩笑说他工作太轻松,每天写写画画就行了。其实不然,在这座艺术殿堂,他深知肩负的神圣使命,他要凭借着对艺术的真诚热爱和为民服务的态度,让美术馆成为推动眉山市文化事业发展的阵地。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美术馆不仅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还要为优秀文化的交流碰撞、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徐晓洪这样说,也这样做。自2015年起,他就申请组织了每年一次的“眉山市书画临摹展”,鼓励眉山市书画爱好者积极参与,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
今年3月,在徐晓洪的沟通、协调下,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市美术馆承办了“翰墨东坡”眉山当代书画精品展全国巡展(深圳展)活动。此次展览是眉山建区设市20周年来眉山书画首次走出四川、面向全国展出,是眉山美术整体创作水平的集中亮相,更是眉山美术面向全国的一次检阅,对传承东坡文化、促进眉山美术创作和提升眉山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翰墨东坡”眉山当代书画精品展全国巡展还将陆续走进甘肃定西、江苏宜兴、浙江杭州等地。
“今后,我们除了通过一些展览提升市民的艺术内涵,还将通过培训、讲座、交流等活动,让群众和艺术家零距离接触。”徐晓洪表示,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市美术馆不但在美术方面着力,在文化艺术的其他各个方面,也要考虑周全。此外,对一座美术馆来说,重量级的藏品是“魂”,因此他还要在馆藏方面力争有分量的藏品。
尽责履职热心公益
“我认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不仅要承担荣誉,更要担当责任。”徐晓洪说。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他始终认真履职,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积极建言献策。
多年来,徐晓洪一直在大力提倡书法教育进校园。在他看来,书法教育不单单是写字,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爱护和传承。书法进校园不在于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很高的艺术层次,而是让他们感受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爱上优秀传统文化。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从青少年抓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断层的衔接问题。为此,他对不少学校从书法专业教师、课程设置、硬件配置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走访、调研,并提交了相关提案,希望相关部门能解决师资力量、教学局限等问题,普及书法教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回归。
除了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徐晓洪还结合日常工作,积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关注社会民生,倾听群众心声。紧扣眉山生态环境保护、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等贴近群众、反映现实、服务基层方面入手撰写、提交提案。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抓住民生领域重要问题建言献策,协助党委政府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
作为一名书法家,徐晓洪还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展公益活动,送文化到基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我觉得文化不仅是让人的心灵得到慰藉、得到满足,还能传递更多正能量、好声音。”近年来,徐晓洪又多了个文化志愿者的身份,每年都要参加眉山市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免费为老百姓写春联。活动基本都在春节前夕,寒冬腊月里,有时早上6点就要出发,到达目的地后站着一写就是半天,但他从不抱怨。当发现有群众对书法感兴趣时,徐晓洪还会和他们共同探讨书法艺术,让书法艺术通过送文化下乡的形式走入更多家庭,让更多人爱上书法。
徐晓洪表示,他现在更注重书法艺术的传承,希望通过自己的一分力量,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认识、爱上书法艺术,让书法艺术薪火相传,为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丽)昨(25)日,法国维埃纳省参议员伊夫·布鲁一行莅青访问,走进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中国竹艺城,领略青神传统竹文化...
青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神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