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学英洗菜做饭,儿媳就在旁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给她听。
【核心提示】
一般来说,家里面都是小辈照顾老人,但在青神县青城镇游滩社区6组,却有一户人家恰恰相反:年逾古稀的婆婆邵学英长年贴心照顾出车祸的儿媳陈俊梅,让已经成为“植物人”的儿媳逐渐恢复意识,最终可以开口叫“妈妈”。
“妈—妈,妈—妈。”5月24日19时许,听见身后传来咬字并不清晰的几个字,正在烧水煮饭的邵学英心里暖呼呼的:每天,50多岁的儿媳都会像个小孩似的叫她好几次。转过身去,只见满脸笑容的陈俊梅投来信任的目光。“你和客人打个招呼吧。”邵学英说。看着记者,陈俊梅咧开嘴笑了起来,“你—好。”
可是鲜有人知道,为了儿媳喊出口的这几个简单的词语,邵学英付出了多少。
突遭车祸
媳妇成为“植物人”
时间倒回到2000年。
那年正月初十,当邵学英一家人还沉浸在欢乐的新年气氛中时,生活却突然给了他们重重一击。当天,陈俊梅在回娘家的路上出了车祸,头部受到重创,造成颅内大量出血。虽然经过手术抢救保住了性命,但陈俊梅却失去了意识,变成了只能躺在床上的“植物人”。
“像陈俊梅这种情况,手术后大多是终生瘫痪,但是也有少部分可以恢复行走能力。”医生的这番话让邵学英看到了希望。1个多月后,陈俊梅出院。回到家里,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媳,邵学英索性将自己的床搬到陈俊梅的卧室,希望儿媳能成为医生口中的“少部分”。
由于手术不仅花光了一家人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外债,且陈俊梅每做一次康复还需要上千元费用,邵学英的老伴和儿子都去外地打工挣钱了。邵学英则负责照顾瘫痪的儿媳和三岁多的孙子,还有5亩地的农活。
精心护理
“植物人”重获新生
照顾瘫痪在床的病人是件体力活。由于儿媳长期卧床,医生建议邵学英一家人要经常帮她翻身、做按摩,防止身体出现畸形、神经坏死等状况。于是,邵学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到地里干活,然后回家帮儿媳起床,喂早饭,按摩。结束后,再下地干活,直到中午回来做饭、照顾儿媳,下午又再出门干活。而每天一有空闲,她还会给儿媳揉捏四肢,敲打背部肌肉,俨然成了儿媳的按摩师、营养师和护理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邵学英始终坚信:只要自己细心照料,儿媳就有站起来、清醒的时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邵学英坚持不懈地悉心照顾下,一直处于昏睡状态的陈俊梅身体状况日渐良好,从有了肢体反应,直至能用眨眼、点头回应旁人与她的交流。甚至到了2003年,陈俊梅已经能够站立起来。虽然只能杵着拐杖一颠一簸地走路,但对于邵学英来说却是莫大的惊喜。“只要她能站起来,这就是一个新的开始。”邵学英说。于是,她更加细心周到地照顾陈俊梅,希望会有更大的转机出现。
众人援手
一方有难八方帮
得知邵学英一家的困难后,当地相关部门和热心村民也纷纷伸出援手。“有时候他们过来帮我给儿媳翻身擦洗,有时候帮我洗衣服、打扫卫生。”邵学英说,除了相关补助外,社区还把儿媳申请到了凤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那里,陈俊梅接受了更加专业的陪护和康复训练。
付出就有回报。2013年5月的一天,从日间照料中心回来的陈俊梅,刚进门就望着邵学英喊了两个字:“妈—妈。”“当时我激动得都哭了……”回忆起儿媳重新开口唤自己的情形,邵学英擦拭着湿润的眼眶说,“现在她还能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呢!”话音刚落,站在一旁的陈俊梅便像个小孩子似地看着记者唱了起来,“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唱完,陈俊梅又转过头乐呵呵地看着邵学英说,“谢—谢—妈—妈。”
邵学英乐呵呵地笑着,冲陈俊梅赞许地点点头。在她看来,虽然儿媳的智力相当于4、5岁小孩的水平,但一家人对她的好,儿媳心里清楚得很。
如今,儿媳可以自己吃饭、穿衣,也懂得和别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孙子也找到了一份工作,邵学英觉得,日子好像又回到了儿媳生病以前,虽然压力还很大,但过得充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肖倩)昨(22)日,省文联党组书记平志英率调研组莅临青神,以“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内涵,带动乡村振兴文化发展”为主题,调研...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