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丰华社区。刘群英王方儒张桂兰
清新的空气、漂亮的彩绘墙、便捷的彩色村道,村道两旁鲜花盛开、柑橘树上果实累累……秋天的丰华社区,静静地等待着丰收。
丰华社区位于彭山区黄丰镇西北部,由原丰华村和黄丰社区合并而成,总面积7.2平方公里,有7个居民小组,共有944户、2709人。
这里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柑橘种植历史悠久。
“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柑橘树。”9月6日,丰华社区会计罗涛介绍,柑橘是社区的主导产业,也是果农致富的“法宝”。社区共有柑橘园6860亩,年产量超过1300万公斤,产值3900万元以上。
如何走好产业致富路,实现居民收益最大化?丰华社区围绕柑橘产业,探索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路。
2015年,丰华社区开启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因地制宜制定了改革方案,扎实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并将社区清产核资结果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数,个人股占比70%,集体股占比为30%,动员居民积极参股。截至2020年年底,该社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完成,成立了丰华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
有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丰华社区以集体名义与商家对接,签订销售合同,增加果农收益。
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收入,主要用于社区公益性事业,尤其在人居环境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社区不仅不收取居民的卫生费,还每户每月补贴10元,由组统一用于改善人居环境。”罗涛介绍,这样的举措,让社区环境越来越好,居民生活更舒适,同时吸引了众多游客。每年4月,丰华社区举办橘花节,来赏橘花的游客络绎不绝。高峰时,每天有2000人左右到该社区旅游观光。
如今,丰华社区正在进行办公阵地改造。预计10月初,集党群服务、便民服务和产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办公阵地将投入使用。届时,该社区将引进电商,修建冻库,拓宽线下供应链,着力打造柑橘品牌。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辛凯 熊莉 赵会 文/图
刘群英:
以前肩挑背扛 如今货车开到果园旁
秋日阳光下,柑橘园里,一颗颗柑橘挂满枝头。再过两个月,这些果子就成熟了,届时,满园金黄,橘香沁人。
“这段时间清闲,等着柑橘成熟。”今年48岁的刘群英是丰华社区4组居民。她和丈夫一起种植柑橘,至今已有20多年了。
最初,刘群英在自家的10多亩土地上种植柑橘。从2009年开始,她陆续流转土地,扩大种植面积。如今,刘群英的柑橘园已有40多亩,有爱媛、春见、不知火等品种,果子从11月份开始售卖,一直卖到第二年的4、5月份,平均年收入30多万元。
“现在种果子安逸了,交通很方便。”刘群英说,以前通往果园的路都是土路,每到卖柑橘的季节,外地商贩来收购,大货车只能开到社区的大道上。起初,她靠着肩挑背扛,把果园里的柑橘运到大道上装车。后来,道路扩宽了一些,她家就买了辆三轮车,把果子从果园拉到大道上。
“那些年,卖果子真的很不方便。”如今,宽阔的“彩虹路”穿社区而过,水泥路直通果园,大货车直接开到果园旁,“可以说,现在从树上到车上,只是一转身的距离,太方便了。”刘群英说。
“平时,我自己管理果园,忙的时候,请附近的居民帮忙。”刘群英说,每年3月,他们会对柑橘花进行疏花;4月到7月,要进行几轮疏果,这样才能保证果子品质。
看到即将丰收的满园柑橘,刘群英说,下一步,她和丈夫会更加精细化管理柑橘树,更加科学地施用有机肥,进一步提高柑橘品质。
王方儒:
代销柑橘多年 见证产业发展路
“社区哪里有多少柑橘树,我比谁都清楚。”王方儒是丰华社区2组组长,58岁的他最喜欢的就是在社区里转,看大家的柑橘树管理、挂果情况。
1981年,王方儒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从父亲手中接过几棵红橘树,开始了与柑橘的情缘。
“那时候,周围种柑橘的还很少。”王方儒看准了柑橘的市场前景,一边到成都买柑橘苗回来销售,一边在自家土地上培育柑橘苗,鼓励大家一起种植。1990年,王方儒承包了集体的10多亩柑橘园,加上自家的10亩柑橘树,成为当时的种植大户。
在育柑橘苗、卖柑橘苗的路上,王方儒一干就是11年。这11年中,丰华社区乃至整个黄丰镇的柑橘种植有了长足发展,成片的柑橘园逐步形成。在当地柑橘产业成规模后,王方儒开始从事柑橘代销。
“这些年,我们的柑橘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王方儒说。从最开始的脐橙、蜜橘,到后来的不知火,王方儒见证了丰华社区品种改良的过程,也感受到果民们从传统种植到精细化管理的进步。2010年,有位北京来的客商,看中了这里的柑橘品相,悄悄地将柑橘拿回去检测,发现这里的柑橘不仅甜度高,而且农药残留极少,于是指定只买这里的柑橘。
从事柑橘代销多年,王方儒坦言,曾经果民花大力气运出去卖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一年可以代销100多万斤。”如今,社区果民在定期的农技培训中,不断学习、提高柑橘种植技术,使得丰华社区的柑橘品质越来越高,商家争相收购。王方儒家的20多亩柑橘园,每年给他带来收入20多万元。
王方儒说,希望社区的柑橘发展能越来越好,并且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实现柑橘收益更大化。
张桂兰:
种柑橘建新房 幸福生活敲开门
说起自家的柑橘园,丰华社区4组居民张桂兰十分感慨。依靠种柑橘的收入,她和丈夫才能承担公公、婆婆的医药费,照顾好读高中的女儿和年幼的儿子。
二层小楼矗立在村道旁,屋里屋外干干净净,这是张桂兰的家。小楼旁的柑橘园里,张桂兰正在查看柑橘挂果情况。
10年前,张桂兰的婆婆患上直肠癌,每天要花不少钱治疗。“当时,我爱人在城里当保安,月工资两千左右,还不够婆婆一个人的医药费。”张桂兰说。怎么办?她开始想方设法挣钱。
“家里很早就开始种植柑橘,但规模小、品种单一。”为让土地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张桂兰扩大了柑橘种植面积,嫁接爱媛、春见等品质较好、价格偏高的柑橘品种。
在柑橘种植中,张桂兰一家尝到了甜头。2013年,为改善一家人的居住环境,张桂兰用种柑橘的收入建了房,一家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搬进新房的第二年,公公不幸瘫痪。张桂兰让爱人专心在外工作,自己在照顾公婆之余又承包了十余亩土地用于种植柑橘。
如今,通过种植柑橘,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张桂兰一边种植柑橘,一边悉心照顾家人,生活的信心越来越足。“靠这些柑橘树,我还要供孩子读大学呢。”张桂兰说。
采访后记
□小白
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单一品种到优质多品种,从肩挑车拉到网络销售,丰华社区一直在探索柑橘产业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柑橘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守住市场、以质取胜,成为包括丰华社区在内多地种植户面对的难题。
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以集体经济引领产业发展,丰华社区迈出了“解题”第一步。引进电商,修建冻库,拓宽线下供应链,着力打造柑橘品牌,这是丰华社区下一步的探索。
在社区加紧布局的同时,果农们也在不断进步。在定期的农技培训中,他们不断引进、改良新品种,不断学习、提高柑橘种植技术,不断提高果子品质,让外地商贩认准了“丰华柑橘”。
上下合力,产业才能提质增效,果农才能增收致富。丰华社区的未来,将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林茂春)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日前,记者从彭山区了解到,该区创新开展“线上”竞赛,以考促学,推...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