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所在的党支部留影。李宏医生。彭山援助湖北小组的七名队员。李宏(右2)和队友与方舱医院病人合影。李宏在方舱医院。眉山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回家。
—— 一位眉山支援湖北医生的自述
我是眉山市彭山区中医院急诊科医生李宏,也是本次彭山援助湖北小组的副组长,负责协调区中医院前方7名队员和后方的保障工作。
今年1月疫情之初,作为医生,我也没有想到它会发展到后来这个样子。刚开始感觉它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春节期间,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后,我自己也踏上了驰援武汉之路……
□本报记者 李幸
1
难眠
24小时,我从眉山到了武汉
疫情发生后,我向单位报了名,希望可以支援武汉。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我读高中时遇上了“非典”,那时我对逆行的英雄们充满了崇敬,立志当一名医生。后来,我成了医生,更没想到的是,17年后,我居然有机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我2月8日报的名,2月9日凌晨两点半,我就接到了张跃辉院长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火速支援武汉,“愿意!”我毫不犹豫答应了。当晚,我一夜未眠,除了对未来的焦虑,更多的是兴奋。
我当天收好衣服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后,一早到单位和同事、领导们告别,和四川300名队友一起,登上了去武汉的飞机。我印象最深的是,刚到机场的场景。
这次疫情,全国共有4200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而在2月9日当天,就有6000多人,可见当时形势之严峻。在机场大厅,我们等了快三个小时,才踏上了去酒店的路。当时机场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大家都戴着口罩,看不见脸,但一眼望去,眼神都很坚定。那种感觉,终生难忘。
我没有去过武汉,在我印象中的武汉是一个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有武大的樱花,有诗情画意的黄鹤楼,有长江大桥的灯光秀,有五百罗汉的发源地归元寺,还有耳熟能详的热干面……但出机场那一刻,我没有看到我心中的那个武汉,路上没有人,没有车,显得异常的冷清,你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住着一千万人口的城市。
坐在前往驻地的大巴车上,也许有很多市民趴在窗户上鼓掌,看到我们的车队,就像看到了希望,我没有听到掌声,只有自己的心声:一定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座城市恢复往日的喧嚣。
我们的车在武汉城里转了一会儿,因为酒店并不是提前订好的,而是临时去安排的。换了三个酒店,才确定了我们的住处。到酒店的时候,已经是11点了,还好行李来得很顺利,零点过,我们都拿到了行李,顺利入住。当晚入睡时,都快凌晨3点了。
24小时前,我还在彭山家里的床上。24小时后,我居然躺在了全国的热点中心武汉,并且即将成为逆行者中的一员。那一夜,我又是很晚才入眠。
2
惊险
一次失误就回不来了
2月10日和11日,我们连续两天在长江宾馆进行了感控培训。给我们培训的是四川省人民医院的老师,他们先期抵达,已经有了很多经验。我记得他说得最多,也是最让我震撼的一句话:不能有任何失误,哪怕只是一次失误,你就可能回不了家了。
2天内,我们不断学习操作过程,不断练习,终于在2月12日,我们要进入核心战场了。
我们去的地方是汉阳国博方舱医院。这是个能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在2月11号晚上启用的,当晚病人就全部收治满了。我们四川队300人轮流负责其中的500个床位,我们的领队王道明老师当天就进舱了,我们其他人是第二天凌晨进舱的。
我们团队第一次进舱,特别是出舱,真的是惊心动魄,不仅有环境带来的压力,还要克服自我巨大的心理压力。
2月12日接到安排,我们组要在2月13日凌晨2点到8点进舱,交接工作。当天晚上11点我们就起床了,从进舱前4个小时开始,为了保证顺利工作,都不能吃喝。穿好保暖衣和外套后,我们乘车来到了医院外,开始正式工作。
进舱一共要穿戴11样装备。先穿尿不湿,再穿保暖内衣,接着手术服、工作服、隔离衣、手套、防护服、两个口罩、帽子、护目镜。进舱的过程大概要1个小时,过2道门,有3个老师给我们检查。
所有防护做好后,整个人呼吸都是困难的,光靠鼻子已经不行了,只能张嘴呼吸,六个小时的工作需要不断地走动,不断地说话,到最后,嗓子干到冒烟。第一天由于没有什么经验,我们穿得不多,夜里的武汉真的冷,但还好我们身体底子都不错,第一天就这样顺利过来了。
比起入舱,出舱时脱防护服,才是一天工作中最惊心动魄的时候。六个小时的接触,我们的防护服全部被污染,可以说,接触面上全是病毒,需要高度集中,不能有一丝失误。出舱时间很长,因为每次只能有2名队员操作,其他的排队等候,等所有队伍全部出来,需要过四道门,至少要2个小时。
第一天我们回到酒店,已经是11点了,大家都没吃饭,而是马上消毒洗澡,反复回想有没有失误的地方,看看自己有没有造成暴露的可能,我们不允许任何一次的失误,也许失误一次,你就没有下次穿防护服的机会了。
在武汉,工作强度比我们平时大很多,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特别是早上8点到下午2点的班,是最困难的。凌晨5点过起床,不能吃喝,等回到酒店,已经是下午4点过了,从睡觉开始,接近20个小时不能进食,还要高强度工作。我们很多人都瘦了不少,比如我就瘦了8斤。
但骄傲的是,近两个月的时间内,我们7个人都没有一次失误,我们回来了。
3
谎言
父亲生日我让他骄傲
我是瞒着父母去武汉的,父亲直到我从武汉回来的前一天才知道真相,这还得感谢同事及大家帮我圆这个善意的谎言。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家里条件就不太好。高中时,父母告诉我,你能考上大学就去学医吧,考不上就去当厨师。爸爸妈妈顶着巨大的压力,让我复读了两年,我终于考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哭了,多年辛劳的生活都没有让他流泪,在我考上大学时他却哭了。
我知道,如果我告诉父母我去了武汉,他们不仅会一直焦虑,我也要抽出大量时间去安慰他们,不一定能专心工作。所以,一开始我就没有把去武汉的事告诉父母,还请求单位和女朋友帮我隐瞒,说我在眉山学习。
可是2月20日,我父亲牙痛犯了,他打电话让我想办法,我当时就懵了,生怕他到彭山来。我告诉他,疫情期间不要乱跑,在当地大医院再看下。后来父亲说,所有医院都看过了,牙科全部关门,确实太痛,已经睡不着觉了。
我实在没办法了,又跟我们医院的副院长张进如报告。坚实的后方帮我圆了谎。
未来的儿媳妇带着我爸妈,到了医院。医院安排我们的牙科医生给父亲进行了专门的治疗,同事们纷纷叫二老放心,告诉他俩我在眉山学习情况不错。
当天妈妈就打电话,表扬了我。说我在医院干得不错,领导还亲自安排看病。妈妈还专门叮嘱我:“一定要在眉山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工作,报答单位对你的关心!”
在武汉的酒店里,我满口答应。
后方的同事们,还包办了我们全部的“后院杂务”,甚至情人节表达爱意,他们也帮我们做了。在前方,我们把全部精力,持续投入到了汉阳国博方舱医院里。2月下旬开始,我们开心地发现,舱里开始出现空床位,而且越来越多,到3月初,病人已经下降到两位数了。
3月8日,汉阳国博方舱医院休舱。我们队两名男同事被选去增援ICU,去了红十字会医院,其他人则原地待命。
3月16日,是我爸爸的生日,上午我给他通了电话,下午就接到指令,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将在三天内撤离。当天下午,我又给父亲打了电话。我问爸爸,疫情期间,你关注那些去武汉的医护人员没。爸爸对我说:“看了,他们都是英雄。”我有些哽咽地告诉父亲:“爸,我送你一个生日礼物——你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逆行英雄,有一个就是你的儿子。”
那一刻,爸爸又哭了,就像当年我高考成功一样。
4
回家
原来日常的生活如此美好
3月31日,结束隔离,我们回到了家,此时的彭山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而我们还是保留着武汉战斗的习惯,喜欢一个人独处的安静,习惯远离人群,习惯随身携带酒精,保持着每次碰到东西后做手部卫生的“矫情”。
但不一样的是,我发现生活真的更美好了,以往跑在滨江大道上是那么平常,现在觉得是好幸福的一件事。以往打篮球,看樱花,都是生活中再正常不过,如今,再平凡的事情,却让人感觉满满的幸福。
我感觉,这52天,像是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和6个同事去了武汉,去接受检阅,350万眉山人民在为我们加油。梦快醒的时候,你们又把我们接了回来,生活如旧。
52天,在武汉高强度的工作加上神经高度紧张,我瘦了8斤。回到眉山,父母和女友每天做着我爱吃的东西,特别是烧肥肠,我在武汉掉的8斤肉回家半个月慢慢长了回来。
好多家乡人说我们是英雄,其实我们就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们带着你们的爱,带着你们的使命,去了武汉,现在我们回来了。
来眉山8年了,我一直说我是半个眉山人。再过不久,马上我就要成为一个完整的眉山人了。
疫情结束后,我准备和相恋3年的女朋友结婚,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眉山女儿。我也将成为一个眉山女婿。经历过疫情,我们都希望在这个充满爱的城市,相爱着过完我们的一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国家级专项试点区,眉山市彭山区聚焦“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创新“选、育、管...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