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茂强在车间调试设备。颜思凯(右)与同事讨论施工图纸。
宋茂强 车间里走出“2万+”
□涂惠 本报记者 林琳 文/图
“我们公司目前已全面复工,正加班加点赶疫情期间耽误了的订单。”4月6日,记者见到宋茂强时,他刚刚从车间出来。早上的气温还透着丝丝凉意,宋茂强的额头上却冒着汗。“一直都在车间里面忙,每天的微信步数都能上两万。”
宋茂强是四川丹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质量工程师,也是眉山市第五届劳动模范。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泡”在车间与零部件、设备为伴,“揪”出不合格的。
2月9日,丹甫公司在做好防疫措施后,开始分批复工。自复工以来,宋茂强每天都会重复着相同的工作,进行质量监督巡查,检查操作工的操作是否符合工艺标准书,调试压缩机等。对待工作严谨细致的他,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放过一丝一毫的差错。“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一而再地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及来料品质。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命脉,尤其这段时间是我们生产高峰期,质量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宋茂强平时住在厂里的宿舍,放假休息才回家。因还处在疫情期间,每天上班他都会比以往提前二十分钟出门,到工厂后负责给同事们测量体温、进行消杀等,做好防疫工作。“厂区内每天都要消毒,我们还会进行相关培训,只有做好防护措施,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宋茂强说。
一提到家人,宋茂强脸上浮现了歉意。复工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他却只回过两次家,“3月16日我生日的时候回了一趟,最近放假回了一趟。虽然我不能陪伴在他们的身旁,但他们都很理解和支持我。等疫情过后,我一定会好好陪陪家人,弥补这段时间的亏欠。”而宋茂强怕家人担心,也从未跟他们讲过自己的难处。因自己住的地方离青神县城较远,复工初期买菜做饭成了困扰他最大的问题。同事知道后,将自家种的蔬菜给宋茂强送来,才解决了他的吃饭问题。“真的很感谢同事,好在现在在慢慢恢复正常了。”他感激地说。
如今宋茂强所在的丹甫公司已经满产,因为疫情而停下来的机器又重新开始运转,宋茂强依旧像往常一样在车间忙碌,生活又逐渐步入了正轨,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颜思凯 建筑工地上的“陀螺”
□本报记者 林琳 文/图
4月7日,早上7点,28岁的工程师颜思凯一如往常早早起了床,利落地进行洗漱。不远处,颜思凯所在的工地,施工声逐渐响起,昭示着新一天忙碌又开始了。
颜思凯,彭山区一驻地土建工程师。今年是他驻扎彭山区建设工地的第二个年头,也是他辗转全市施工的第六个年头了。
“虽然正式上班时间是8点,但我每天还是提早来到工地上,除了进行日常的防疫消杀等工作外,还会仔细查看施工图纸,核实一下是否有修改的地方,并着手开始准备当天的早会。”颜思凯说,“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实了,我心里才踏实。”
这一天,颜思凯将参与到一个施工专家讨论会中去,这是工程建设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当进行到危险系数较大的项目时,都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施工图纸和方案进行反复论证。“会上,大家对照着施工图纸进行一点点排查,发现问题就立刻讨论修正,避免工程后期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做工程就是这样,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颜思凯说。
讨论会一开就是一上午,简单吃过午饭,颜思凯又回到了办公室修改图纸。同事眼中的颜思凯有着严重的“强迫症”,每一张图纸都看得特别仔细,似乎想要将每一处细节都刻到脑中。对于这样的评价,他笑道说,“工程师工作的重点就是仔细查看图纸,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对图纸做出修改,分内事,该认真对待。”
“现在正是施工的黄金时期,工程进度比较快,我每天至少要来工地两次,不亲眼看看施工质量如何,放不下心。”颜思凯边走边说,并熟络地和工人们打着招呼。虽然平时话不多,但一到工地,颜思凯就立马进入工作状态,不断向现场监工询问施工情况并提醒应注意的事项。每到一处,他都能准确说出这里的工程标准和今后的用途,“这是我们工程师必备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对工程的质量负责。”
“未来有一天当我再来到这里的时候,心情肯定很激动,因为我是看着它从钢筋水泥变成高楼大厦,那种感觉就像是看着自己完成的一件作品。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修建高楼,如今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会一直坚守我们作为城市建设者的责任。”颜思凯说。
新闻推荐
上接01版B公共交通成网成德眉资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拿着天府通刷德阳公交,然后再刷天府通坐成都地铁……这样的情景已...
彭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