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眉山 今日彭山 今日仁寿 今日丹棱 今日青神 今日洪雅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今日彭山 > 正文

《陈情表》告诉你 刘禅为何是三国在位最久的皇帝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8-31 01:55   https://www.yybnet.net/

李密故里崖刻《陈情表》全文。

李密故里。

崖刻连环画“感动圣上”。

世人眼中后主刘禅的形象。

扫码上封面新闻,阅读更多精彩历史。

□章夫文/图壹 司马炎征召,李密为何拒绝入朝?

李密先后生活在蜀汉和西晋。

历史像个万花筒,看得人眼花缭乱。晋武帝司马炎和后主刘禅,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先说司马炎。当时,“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在发生倾斜,魏国在连年征战中占据上风。曹家天下被司马氏取代,改魏为晋。而晋国首先选择要打击的目标,就是蜀国。

公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灭蜀,结束了魏蜀吴三国混战局面,三国鼎立变成了魏吴两国南北对峙。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年仅54岁的司马昭病逝。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日(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除了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魏元帝曹奂,即位为帝,定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晋武帝。

此时,北魏蒸蒸日上,东吴日落西山。而祖辈和父辈留给司马炎的,并非全是一片光明的未来。新君称帝,曹氏宗族蠢蠢欲动,鲜卑族大规模叛乱,五胡南下的预演迫在眉睫。

长达10年的战争让司马炎和他的西晋王朝筋疲力尽。北方未定,司马炎根本难以抽身染指东吴。所以直到蜀亡17年之后,司马炎方拿下东吴。

却说,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之际,司马炎只能采取怀柔政策,其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大封西晋功臣,笼络蜀汉旧臣。短短几年间,司马炎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一批原在蜀汉供职的官吏入洛阳为官。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李密等蜀汉官员悉数征召入朝,李密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即,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为太子的侍从官。

时年44岁的李密,并未对新君的开恩表示感恩戴德,反而拿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缘由,递上《陈情表》,要求暂缓赴任。

让我们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洞悉李密恳辞的动机和背景——

史载,晋武帝统一后,举国上下奢靡成风,京都洛阳就有三个出名的豪富:羊诱、王恺、石崇。这个王恺,便是司马炎的舅父。

《世说新语·汰侈》就记载了一个王恺与石崇斗富的故事。

南中郎将石崇听说王恺家里洗锅用饴糖水,就令他家用蜡烛当柴火烧。作为皇亲国戚的王恺当然不甘示弱,他命人在家门前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奢华装饰轰动洛阳城。石崇闻讯,让人用香料来粉刷墙壁,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

晋武帝闻讯,竟然觉得这样的比赛有趣,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珊瑚树赐给王恺。

王恺以为胜券在握,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宴席上,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不料,石崇顺手抓起案头一支铁如意,轻轻一砸,珊瑚当场粉碎。石崇叫随从把家里几十株珊瑚树搬来让王恺挑选,看得王恺目瞪口呆,只好认输。

这些逸闻趣事传遍了朝野,李密当然也能听到。从内心深处而言,他肯定不愿意同流合污。

当时,太子司马衷才九岁,司马炎一心想找个好老师来教育。找来找去,得知蜀汉旧臣李密仁孝博学,不禁如获至宝喜出望外,立即将正五品的太子洗马封给李密。并督令当地官员,务必把李密请到洛阳任职。

谁知下面的人不会办事,以为谁都会对乌纱帽垂涎三尺,加之李密可能也没有为钦差们准备像样的“见面礼”,所以钦差们难免态度有些生硬。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李密在《陈情表》里所透露出的,是一种莫名的愤怒与无奈。贰 刘禅何以成三国在位最久皇帝?

既然李密如此怀念旧主,那么人们不禁会问,蜀国有什么值得他坚守与怀念的?

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灭国,刘禅称帝共41年。我们很难想象,41年竟是三国时期所有君王在位时间最长的。

诸葛亮逝于公元234年,至公元263年蜀亡,刘禅还继续做了29年皇帝。也即是说,这29年蜀汉王朝的存续,是没有诸葛亮的“后诸葛亮时代”。

历史告诉我们,诸葛亮光环照射下的刘禅,的确就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而“后诸葛亮时代”的刘禅,才是一个真正的后主。

陈寿的《三国志》里,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射君是谁已不可考,但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君称赞刘禅的智慧,射君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不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推刘禅非鲁钝之人。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对刘禅也有不错的评价:“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一个“敏”字,也可说明阿斗不是愚蠢之人。

“益州疲敝”。诸葛亮举全国之力的北伐之战,刘禅原本是不很赞成的。他曾委婉相劝:“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诸葛亮显然没听他的意见,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前方北伐,刘禅后方补给,虽然最后败北,他还是竭心当好“后勤部长”。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后,刘禅立即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人们都知道武侯祠是诸葛亮的纪念堂,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汉昭烈庙。“昭烈”是刘备的谥号。也就是说,这里本来是刘备的纪念馆。诸葛亮死后,刘禅一直没有给他立祠,直到后来,才在定军山修了一个庙。刘禅在世时,成都只有先主庙,没有武侯祠。直到南北朝时期,人们才把诸葛亮挪进先主庙,慢慢占了一个位置。没想到香火兴旺,绵延至明代,正式成了君臣合祀庙,并改名为武侯祠。

有意思的是,也就在此时,刘禅的牌位换成了他第五个儿子刘谌。

诸葛亮死后,邓艾军队兵临城下,刘谌劝说父亲“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刘禅听从了陈寿老师谯周的建议,权衡利弊之后,决定投降。据说刘谌闻讯,杀妻斩子,哭诉祖庙,自刎殉国。后人感念其刚烈秉性,用他取代了其父。

没有了相父的蜀国,进入到“后诸葛亮时代”。刘禅果断废弃了丞相这一职位。

应该说,刘禅还是有较高的情商与谋略,他不仅将张飞的女儿纳为皇后,还把自己女儿许配给关羽的孙子。其目的不难看出,除了父辈情谊之外,刘禅是想牢固这种关系,做给天下看。

刘禅治下的蜀汉,经济稳定,社会安宁,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宁静生活。

温饱后方知礼仪。作为一介平民,从李密的家世与成长经历也可看出,在蜀汉,儒家礼仪已经深入人心。不然,李密的“孝”,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与传颂。

这个时候还没有以科举论功名。寒窗十年,李密先后被推举为“孝廉”和“秀才”。以“孝”闻名乡里的李密,人云“博览多通、机警辩捷”的李密,由此进入了蜀汉政权的通道。后主刘禅先后任命他担任尚书郎和侍郎等职。

可以说,李密和他的《陈情表》,就是蜀汉社会镜像的一个生动写照与缩影。

《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也就是说,如李密这般蜀汉中低级官吏,对刘禅的政权是十分认可的。叁 晋武帝本想借《陈情表》以德治国

那个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人们都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会有性命之忧。

此时的李密,瞻前顾后也就在所难免。除了《陈情表》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写《陈情表》还有另外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前述的蜀汉的教化与民风。

李密当时已经以孝闻名于世。他出生六个月即丧父,四岁时母亲何氏被逼改嫁,虽然其祖父李光曾任东汉朱提太守,但家境毕竟不富有。所以到了李密渐成年时,经济上应该比较拮据了。能够拜师蜀中大儒谯周,应该也是祖上的声誉所赐。

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这一点恰好与晋武帝“以德治国”的口号不谋而合,司马炎要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李密是一个极好的典型人物。

令司马炎没想到的是,李密却不配合他。

平心而论,身在官场的李密不是不想做官,只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出来做官。他更关注的是“为谁当官”,“什么时候当官”,“当什么官”。在这些问题不明朗之前,李密韬光养晦的心态就可以理解了。加之他看出了司马炎的治国策略,面对晋武帝方面催逼很紧,更有了谈条件的本钱。

李密深知自己是蜀汉旧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古人讲“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出来做官,就有“事二君”的嫌疑,这就极其危险了。所以他在落笔之时,是经过十分周详的考虑的。

最为直接的信号,便是《陈情表》总共29个“臣”字中,有27个“臣”字是李密的自称。可以说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李密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说自己“不矜名节”,“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归根到底,还是不敢让晋武帝有半点不开心。入情入理入泣的表述,其目的旨在打动晋武帝。

《陈情表》短短五百余言,李密从头至尾都在不断渲染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先写自己与祖母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然后笔锋一转,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理和自己的狼狈处境。紧接着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奉诏奔驰”。然后解释“不能应诏”的原因,“刘病日笃”。继而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发誓“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做足种种铺垫,排除晋武帝的怀疑之后,才肆意抒发对祖母刘氏的孝情,这样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据说晋武帝览此表后,叹道:“士之有名,不虚然哉!”感动之余,“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肆《出师表》的忠与《陈情表》的孝

关于“忠”与“孝”,人们自然都会想到两篇传世佳文——《出师表》与《陈情表》。

如果以年龄计,诸葛亮和李密堪称两代人,诸葛亮写下《出师表》时,李密刚刚出生。诸葛亮苦苦经营着三国时代的蜀汉,而后三国时代的李密,却见证了蜀汉的消亡。

一个写下《出师表》,一个写下《陈情表》。两篇绝世美文对后世影响都极其深远。

对于“忠”与“孝”,南宋文人安子顺出语惊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李密写完《陈情表》一年左右的时间,刘氏就去世了。在家守孝两年,没过多久,李密便由太子洗马这样一个学术性职务,外放到河南任温县作县令。温县乃晋武帝祖地,分封到各地的王侯每年回乡祭祖,都会刮地皮般寻求供给,温县百姓不堪重负。

李密到任后,为改变此风,特设宴巧妙相劝:“今武帝以‘孝’治天下,凡属故老,可得哀怜养育。如过多向百姓索取,将有损皇恩,失去民心。”果然奏效,后便再无此现象。

李密后任汉中太守,修水利、重田耕、轻税赋、办教育,使汉中富甲一方。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人生结局不免让人唏嘘。

李密逝于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葬于彭山县凤鸣镇龙门村。民国《彭山县志·疆域》载:“治北龙门桥去不一里,即为晋李密墓。碑为咸丰六年知县李吉寿题。”后来被毁。

纵观李密一生,没有骄人政绩,亦非大忠大奸。然而有晋书专门为他作传,想来就是因为这篇《陈情表》。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让后人铭记,李密也不枉此生了。

新闻推荐

眉山民营企业家走进检察院

本报讯(陈祎佩)27日,眉山市检察院联合眉山市彭山区检察院举办了主题为“检察护航民企发展”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了市区...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陈情表》告诉你 刘禅为何是三国在位最久的皇帝)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