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邦平
11月30日,本报刊登的《“农民制种家”陷入困境》报道了眉山市彭山区凤鸣街道办事处农民陈明登坚持三十余年,自费培育“超级稻”的故事后,引发了社会关注。面对财力吃紧,竞争加剧等现实,陈明登本人向记者表达了新的思考,业内外人士也纷纷出谋划策,希望陈明登能早日走出困局。
业界建言:规范运作 争取更多支持
“四川明灯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研究院属于民间科研机构,但不是农业经营实体,要为他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有困难。”近日,彭山区农业局种子站站长熊捷夫告诉记者,陈明登没有申报家庭农场或农民专合社,也就没有一个能够享受相关农业政策支持的身份。
“陈明登回乡创业、从事农业科研,没有办理相关的证件,也没有到地方农业部门去登记备案,街道办事处也很关心他的经营情况。”彭山区凤鸣街道办事处农技服务中心主任胡慧敏告诉记者,虽然陈明登不能享受农民专合社和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但当地街道办事处还是帮他争取到了种粮大户的支持,希望他尽快完善相关资料,走正规程序申报注册成为农业经营实体,以便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熊捷夫认为,农民返乡创业,尤其是从事高技术含量的涉农行业时,一定要吃透政策和法律法规,这样才有机会享受到更多的支持。
“陈明登可以尝试同其他民间制种团队合作,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样既能争取到资金支持,又能提升品种的质量。”省种子站品管科科长韩友学表示,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四川省也提出了优质稻工程,希望像陈明登一样的乡村创业者能多关注优质稻新品种,为国家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多做贡献。
自力更生:为了梦想 他开始尝试改变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有着既定的流程,这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至关重要的一环,这里没有捷径可走。陈明登的水稻品种研发又属于个人行为,目前未通过审定,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和科学的评判,所以要得到政府补助的机会也显得渺茫。”某业内人士呼吁,陈明登当前面临的困境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帮助和支持。
“我会认真考虑大家的意见,接下来,好好熟悉农业政策,并及时与地方农业部门联系。”陈明登告诉记者,他准备拿出土地的1/3来继续制种育种,剩余的2/3则用来发展其它产业,把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事实上,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前,陈明登已经迈开了改变现状的步伐。陈明登在新津等地开始探索农业种养循环项目,他准备采用“优质水稻、特种鱼类、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方式,实践生态农业之路。
记者了解到,针对人才和技术的不足,目前已有一批省内的水稻制种专家们表示,在陈明登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会前来助阵。
“还能活多久,我也不知道,面对困境,我绝不会放弃,接下来我要进一步规范制种流程,优化品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优质、高产、生态、高效结合起来,培育出更多好的水稻品种。”陈明登说。
新闻推荐
彭山电力与果园村结对共建 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为“零公里”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刘树军卫东记者常坚)近日,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党总支,与国网眉山市彭山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党支部、观音供电所党支部,正式签署“党建引领、结对共建连心桥”结对共建协议...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