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雅高速东岳出口多色谱林业景观带。岷东大道樱花盛开。本报记者 杨槐 摄玉屏山野鸡坪露营地。小区绿化。
吉佳 本报记者 王允浩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美丽眉山建设,始终坚持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大力实施“绿带”“绿肺”“拥翠”“绿色家园”四大工程,深入开展“全民绿化”“城市增绿”“通道添彩”“集镇拥翠”“乡村美化”“园区绿化”六大行动,力求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将眉山建设成为四川盆地一颗璀璨、耀眼的“绿海明珠”。
通过不懈努力,全市“绿海明珠”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逐步凸显,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全市新增公共绿地40万余亩,建成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等上千亩规模的大型综合性公园10余个,主要交通干道建成多色谱林业景观带148公里,建成岷江水上绿色走廊24公里,建成集镇拥翠广场52个、“绿色家园村”94个,园区新增绿地5000余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增长4.88个百分点,达到48.61%,城乡绿化覆盖率增长5.16个百分点,达到51.89%,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如今的眉山,满目青山绿水,处处鸟语花香,公园、绿地、青山、碧水、蓝天、白云,自然与人文景观交融,呈现出一幕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画面。
高位推动
彰显环境兴市之力
市委、市政府坚持环境兴市发展战略,将建设“绿海明珠”作为全市20件民生大事之一,纳入“三化”联动、统筹城乡战略,写进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建设“绿海明珠”实施意见,着力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力求厚植生态优势,提升环境承载力和发展竞争力,形成“以绿为基、以水为脉、以景为韵、以文为魂”的城乡绿化风貌。
四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五次召开千人电视直播动员大会。成立“绿海明珠”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绿海明珠”建设作为全市重点工作,逐年细化每项工程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明确牵头单位、指导单位和配合单位,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市政府与区县政府、市级部门定下“军令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力保障“绿海明珠”建设落到实处。建设“绿海明珠”已成为眉山民生所向、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统筹城乡
打造绿色生态之城
2013年,全市以沿江沿路“绿带”、城市“绿肺”、集镇“拥翠”、乡村“绿色家园”四大工程为载体实施“绿海明珠”建设。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四大工程升级为“全民绿化”“城市增绿”“通道添彩”“集镇拥翠”“乡村美化”“园区绿化”六大行动,绿化范畴涵盖城市、集镇、乡村、道路、水系、园区,并以春秋两季大会战的形式掀起“绿海明珠”建设热潮,不断扩大城乡绿化一体化成果,实现城市造林由零散种植向规模化、公园化、立体化种植转变,农村传统造林由种植一般绿化树种向种植能体现浓厚乡野气息的优良乡土树种转变,植树造林的方式由注重人工造景向绿化近自然化转变,整体推进“绿海明珠”建设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形成了“六化”特色。
全民绿化普众化。统筹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开辟“绿海明珠”建设宣传专版、专栏,营造全民参与的舆论氛围;坚持党政部门带头到联系村建立“绿色基地”,带动全市600余万人次义务植树2000多万株;组织学校师生、医院职工、小区居民广泛开展“绿色校园”“绿色医院”“绿色小区”创建活动;组织独立办公单位开展屋顶增绿、垂直延绿、拆墙透绿工作;发动中心城区居民绿化阳台、美化庭院,拓宽“绿海明珠”建设广度。
城市增绿个性化。以大气魄、大手笔规划建设了45个城市“绿肺”工程。东坡城市湿地公园、苏辙公园、彭山“寿乡水岸·五湖四海”湿地公园、仁寿城市湿地公园、洪雅“引青入城”项目、丹棱大雅堂公园、青神竹林湿地公园等十余个大型综合性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市民休闲、健身、赏景提供了留绿享绿的好去处。
通道添彩特色化。在全市主要交通干道实施多色谱林业景观带建设项目。沿成赤高速、国道245线、国道351线建成“两纵一横”、总长148.2公里、不同景观带交替组合、自然呈现四季不同色彩、地段各显特色的多色谱林业景观带,并合理配置24个园林景观节点。
集镇拥翠规范化。将人口多、离城近、绿化用地足的首批52个乡镇作为重点建设对象,在每个乡镇建设不少于800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并以集镇主要出入口、主要街道、窗口单位绿化为重点,建成了一批规划合理、绿量充足、配置自然的景观绿化林带,初步形成“集镇联袂拥翠绿,共著绿海大明珠”的格局。
乡村美化产业化。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和“四好村”建设,着力保留村庄原始风貌,体现自然乡野气息。注重利用既开花又结果、观赏实用两相宜的藤蔓植物进行辅助绿化,大力发展葡萄、枇杷、花卉苗木等绿色生态经济产业,建成94个“绿色家园村”。
园区绿化规模化。坚持园区绿化与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突出抓好进出通道、重要节点、重点区域绿化,以绿化提升园区形象,塑造园区特色,提升招商软实力。全市工业园区新增绿地5000亩以上。
注重结合
突显生态品质之效
全市多方面、多形式引导人们对城乡绿化综合价值再认识,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建设原则,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扣住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注重“绿海明珠”建设与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扶贫攻坚、提升园区形象、彰显特色文化的“四个结合”,不断让建设成果突显生态品质之效。
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变绿地为福地。市、县(区)两级的各单位、部门到联系乡镇或联系村建立“绿色基地”,搭建了服务群众的新平台,绿化美化了乡村环境,融洽了干群关系。
在扶贫攻坚中变绿地为财地。围绕帮助林农增收致富奔小康,打造“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20个,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92个,家庭林场61个,乡村生态旅游人次突破3000万,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做到了增绿与增收并重,造林与生财并举。
在提升园区形象中变绿地为产地。全市13个工业园区自主筹措资金开展“生态园区”建设,不仅营造了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的投资者来眉山投资兴业、定居落户,实现了招商、聚才、创业、富民、强市的一举多赢。
在彰显特色文化中变绿地为园地。在“绿海明珠”建设中深入挖掘东坡文化、仁义文化、大雅文化、长寿文化、山水文化、蚕丛文化等独特的城市文化内涵,并在项目建设中恰当地表现这些文化,使文化对环境形成交相辉映与升华融合,实现“文化+生态”的复兴相融。
创新机制
守护民生福祉之源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保持绿色发展定力,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增强了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和生活舒适感。
创新投入机制。各区县政府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大胆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租赁、股份制等形式参与全域绿化建设,近年来吸纳社会资金9.7亿余元,占“绿海明珠”建设总投资31亿元的31.3%。
创新用地机制。各区县、各工业园区在城市公园和园区绿化等项目建设中,坚持绿化美化与土地开发同步推进,以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土地价值,实现以土地换绿化、以绿化引资本、以资本促绿化的良性循环。
创新管养机制。各区县和市级建设单位将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全市重要节点、交通干道和集镇广场购买社会服务,乡村绿化划区域分属地实施就近集中管护,确保建设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创新督查机制。市“绿海办”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坚持进度一月一通报、成效一季一督查,年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共同参与检查验收,确保建设取得实效。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站在历史新起点,市委、市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着力建设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打造“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在这千万新绿妆点的“绿海明珠”大地上,我们将再踏征程,逐梦前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市林业局提供)
新闻推荐
8月14日—8月20日,第五届眉山市道德模范进入投票阶段。本次活动共评选10名道德模范,每个类别将评选出2名道德模范。根据评选规则,在评选计分中,网络投票的权重达30%,公众代表和评委会投票各占30%和40%...
彭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山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