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五湖四海湿地公园。四川日报记者 郝飞 摄于7月10日
脏水吞进去,清水吐出来,眉山市彭山区利用沿河废弃鱼塘、水凼修建湿地公园,沿河低洼地“变身”超级污水处理厂,实现“花小钱办大事”,为当地人民留下一个休闲好去处
四川日报讯(记者 阮长安 王成栋)建一座日处理5万吨污水的处理厂,要多少钱?专业人士的回答是“不低于2亿元”。而在眉山市彭山区,当地仅花了1500万元,不仅建成了一座同样规模的“超级污水处理厂”,还修起了一个占地90多公顷的湿地公园,每天吸引上万人到这里遛弯。
7月10日傍晚,刚吃完晚饭,彭山区市民张秋凤又拉着姐妹们到五湖四海湿地公园散步了。这里紧靠江滨路,位于岷江一桥和二桥之间。前几年这里是一块荒滩,岷江老河床在这里留下一片低洼地和几堆乱石,到处是挖沙留下的水凼,偶尔一两个鱼塘掩藏在荒草之中。
2014年4月,彭山区政府在这里打造滨江湿地公园,从上游通济堰引水,绕行一圈后流入岷江,形成一个占地90多公顷的公园。河水引入这里后,随地形由高往低流经9块水面,形成长寿湖、忠孝湖、太极湖和花海、草海等“五个湖四个海”。湖海之间还有39个小岛,湖泊、步行道、涉水石遍布其中。小岛上果木生长正旺,岸边绿树成荫,各色花草迎风怒放。每天,通济堰有5万立方米河水流进这里,利用8米的天然落差,在“五湖四海”徘徊30天,经过水面的沉淀、吸附、过滤后,最终排入彭溪河,再汇入岷江。
“形象地说,‘五湖四海\’就是岷江的一个‘人工肾\’。”彭山区水务局局长柴洪军解释说,这里进水水质是地表水V类,严重污染;通过这个巨大的“肾”净化后,出水口水质达到III类水质标准,其中氨氮、总磷两项指标更是达到地表水II类标准,超出一般污水处理厂的净化能力。柴洪军说,按照现行标准,修建一座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最少需要2亿元。而彭山区打造这个湿地公园,只花了1500万元,且后续运营维护成本只有污水处理厂的1%,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为了让这个“肾”发挥最大功效,彭山区水务局想了多种“土办法”。
办法一,所有水底不用混凝土,全部采用天然河沙、河卵石,使水体保持自然循环状态,最大限度发挥水体自净功能。
办法二,定量投放30万尾花鲢、白鲢。它们都是滤食性鱼类,基本能吃光水里的浮游生物,两年后这些鱼还能捕捞变现,覆盖40%的湿地运营成本。
办法三,在沿岸和浅水区栽种大量莲藕和芦苇,对付水中的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它们既廉价又高效,尤其是本地芦苇,根系发达,吸附能力超过其他生物。
三招齐发,效果明显。“这个湿地系统,总储水量超过300万立方米,不仅可净化水质,还为彭山人民留下了一个超过90公顷的休闲公园。”彭山区区长罗万东说。
“每天一万步,身体好。”几乎每天都要来这里散步的市民王正利说,五湖四海景色好,遛弯舒服,大家都爱来。
(转自7月11日《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工人搬运葡萄。工人采摘葡萄现场。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刘树军文/图)7月10日,在彭山区某农业公司的300余亩葡萄园里,30余名工人正在采摘、包装夏黑葡萄,准备装车后运送到成都市的各超市。进入7月,彭山区的...
彭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